释崇岳
【注释】 尤氏:唐代女诗人,字妙莲。普说:唐代诗人。举僧:僧人。风穴:指风洞寺。语默:指禅宗公案。涉离微:即涉微、离微。指佛教经文。《楞严经》谓“微言深奥”。通不犯穴:“通”是禅宗术语,意为悟道,“犯穴”指开悟前的种种障碍。云长忆江南:指回忆《江南逢李龟年》诗中的意境。鹧鸪啼:指鹧鸪鸟的叫声。百花香:指春天里花开时散发的香气。鹧鸪啼处:即鹧鸪啼鸣的地方,这里代指江南。百花:泛指春天的花。
注释:这句诗意思是,狗子是佛性无邪之物,所以门上钉桃符也无所谓。千种邪恶都进不来,所有的妖怪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赏析:此诗以“颂古”为题,歌颂了佛性无邪的狗子,以及千种邪恶都不能够进入和百怪都能够消除的神奇力量,表现了诗人对于佛法的崇敬之情
诗句原文: 描不成兮画不成,卧龙长怖碧潭清。 拟心凑泊终难会,达者应须暗里惊。 注释解释: - 描不成兮画不成:无法描绘或画出,形容事物的复杂性和难以用言语表达。 - 卧龙长怖碧潭清:诸葛亮(卧龙)常常感到恐惧,如同在清澈的碧潭中一样。 - 拟心凑泊终难会:用心去揣摩或接近,最终难以达到理解或领会。 - 达者应须暗里惊:有智慧的人应该能够在暗中感受到某种震撼或启示。 赏析:
注释: 1. 见色分明便见心,此心非我亦非人。 2. 临机不用从它觅,信手拈来著著新。 赏析: 首句"见色分明便见心,此心非我亦非人",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性与物性的理解和认识。"见色分明"意味着通过观察事物的表象,可以洞察其本质。"此心非我亦非人"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认识的重要性和价值,即通过观察事物的表象,可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从而理解人性。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人性与物性的深刻理解
诗句释义与译文: 盘走珠兮珠走盘,静中消息闹中看。 一毫头上忘知解,始觉从前被眼瞒。 注释: - 盘:指圆珠,通常用于佛教法器或乐器上。 - 珠走盘:形容圆珠在圆盘中滚动。 - 静中消息:指内心的平静和微妙的变化。 - 闹中看:在喧嚣中也能观察到事物的本质。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的关系。诗中的“盘走珠兮珠走盘”
诗句原文: 颂古二十五首 其十八 夫子不识字,达磨不会禅。 大唐天子国,依旧化三千。 译文解释: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圣贤和唐朝皇帝的赞美之情。"夫子不识字,达磨不会禅"意味着孔子(夫子)虽然不懂文字,但仍然能传授智慧;达磨(达摩)虽然不会修行禅,却能留下禅宗的真谛。 "大唐天子国,依旧化三千"则是说唐朝的皇帝治理国家有方,教化深远。 关键词注释: - 夫子:指孔子
【注释】 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指人生死轮回。来、去:指生和死。无所来、所去:指生死轮回的无定。 瞥转:突然转变。 玄关:佛教语,指生死解脱的关键时刻。 佛祖罔措:佛祖不知所措。罔措:没有办法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人死后就不能再回到人间,但生前又不知自己要去哪里。忽然之间,人就死了,一切都变得无法捉摸,连佛祖也没有办法了。这诗表现的是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
【译文】 在云门寺听和尚讲经,那曲调深沉,深入人心。 雨后山中雪消,千峰万岭银装素裹。 梅花盛开,破萼初绽。 公子们纷纷来观赏,争相鸣放木铎,传诵佛经。 【注释】:颂古、二十五首是元代诗人方回所作的组诗作品。“云门”是禅宗六祖慧能的道场,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洋乡,有“天下名刹”之称。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云门寺听法的感受。第一句写在云门寺听法时的心境;第二句写云门寺周围的环境
《颂古二十五首其二十》是宋代释崇岳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出水何如未出水:描述了莲花和荷叶的生长状态,强调了它们之所以存在的原因。 - 莲花荷叶有来由:进一步阐释了莲花和荷叶的生长状态,以及它们存在的原因。 - 定光金地遥招手:描绘了定光王在遥远的地方向智者江陵挥手的情景。 - 智者江陵暗点头:形容智者江陵在远方默默点头,表示赞同或认同。 诗中的“出水何如未出水”
注释:在腊月里烧山,天地显得多么宽广。筑墙时用力过猛,使人感到骨头都发冷。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人们在冬季进行烧山作业时的感受。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冬季寒冷、人们劳作时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