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锡宝
【诗句释义】 1. “霜净宿莽平”,霜冻洗净了野草,草木平地。 2. “风高边马壮”,风势强劲,边疆的战马雄壮。 3. “我行出严关”,我正走出险要的关口。 4. “心目恣駴浪”,心中充满豪情和壮志。 5. “岩岭争超突”,岩岭争相超越,突出群山。 6. “泉瀑互奔放”,瀑布互相奔腾,释放力量。 7. “仄径容数骑”,狭窄的山路只能容纳几匹马。 8. “万雉森巨防”,成千上万的防御工事森然耸立。
早寒 策蹇凌霜坂,风高木叶干。 空山秋易老,绝塞气先寒。 肃肃车徒静,迢迢鼓角残。 幸依仙仗近,行路敢云难。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策蹇凌霜坂 - 这句描述了诗人骑马踏上结霜的山路的情景。"策蹇"指骑马,"凌霜坂"则是指通过结满冰霜的山路,表现出一种艰苦的登山景象。 2. 风高木叶干 - 风吹得特别猛烈,导致树叶都干枯了。"风高"形容风很大,而"木叶干"则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高岭倚层穹 - 注释: 描述高耸入云的山峰。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高山雄伟的景象,用“层穹”形容山峰层层叠叠,直插天际,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 2. 寒生万壑中 - 注释: 万壑是指无数深谷和壑谷。这里形容寒冷的气息弥漫在山谷之间。 - 赏析: 通过“寒生”一词,诗人表达了山间寒冷的氛围,与之前提到的“霜落”相呼应,增强了季节转换带来的冷清感。 3.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歌的内容、情感等。 第一联:剪彩裁琼苦用心,平生蒙叟是知音(剪彩裁琼:比喻精心裁剪,用尽心思;蒙叟:指陶渊明)。“苦用心”与“是知音”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陶渊明对作者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第二联:西昆亦有传衣派,持论新城太刻深(西昆:指李商隐诗风,有《樊南文集》,又称《樊南体》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评价。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诗中写了什么,即明确主题;然后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来理解,如“听泉”“万籁寂”等意象、手法等;最后要结合作者的情感来分析。 (1) 首句“向晓万籁寂”,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晨景:在清晨万籁俱寂的时候,诗人来到孤亭上,静听泉水的声音。 (2) “策杖登孤亭”,写诗人登山所见:诗人拄着手杖登上了一座孤独的山亭。 (3)
理斋同年殉节诗 常公磊落人,沈勇迈终古。 边风钟性情,朔气壮眉宇。 诗篇自雄杰,不屑傍门户。 郁郁松柏姿,苍翠含媚妩。 予忝同门友,至谊订兰谱。 岁在申酉间,谒选留畿辅。 晨夕相过从,剥啄欣旧雨。 弱羽各分飞,萍蓬难自主。 君捧西充檄,予出晋阳祖。 屈指几暌离,良辰在何许。 徒闻善政多,空复瑶华伫。 校士到平阳,西川正鼙鼓。 群蛮竞反覆,战士润野土。 君时奋义烈,骂贼身膏斧。 风烟两地隔
乌桓城下阵云黄,白马关前月似霜。 百战雄图余玉垒,累朝形势固金汤。 天晴铁骑排空见,日落龙沙四望长。 惟有泺江呜咽水,年年常自绕边墙。 注释: 1. 乌桓城下阵云黄:乌桓城(今河北承德一带)附近的战场上,阵云呈现出黄色。 2. 白马关前月似霜:白马关(位于今天的北京怀柔附近),关口前的月亮像霜一样明亮。 3. 百战雄图余玉垒:经历了无数次战斗的雄心壮志仍然如同古代的长城一样屹立不倒。 4.
注释: 雄关高耸,如同天门一般与天空相连。终古以来,风云壮阔,北燕的风光一直非常壮丽。 山峦自朔方的庭院环绕着九州大地,城墙联结辽海,控制着三边。 放牧的人在暖和的地方空出榛莽,饮水的人在清冽的地方绝了瘴烟。 盛唐的时代如今已经虚设,秋光满目,覆盖了平野。 赏析: 首联描绘了塞外的雄伟景色,雄关高耸,与天空相连,展现了塞外辽阔的景观和气势磅礴的景象。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塞外的地理特点
【译文】 碧草侵没到平岸,闲阶长出绿苔。 林风凉爽不歇手,溪鸟飞来又回去。 帘子被尘土弄脏,花儿知道有客来,就开了。 桥边流水绕曲曲折折,处处种着官梅树。 【注释】 访叶恒斋舍人南屏诗屋:拜访叶恒斋舍人南屏的诗屋。舍人,指舍人院中的官员。南屏,杭州西湖的南面一峰,因山形如屏风而得名。诗屋,即诗人的寓所,这里指叶恒斋舍人的居所。 碧草侵平岸,闲阶长绿苔。 碧草侵没到平岸
《秋日南城晚眺》 日落江沙白,潮来众壑鸣。 云山回暝色,风雨送秋声。 生计天涯少,文章道路轻。 年年萧瑟意,愁绝对江城。 注释: - 日落江沙白:太阳落山时,江边的沙滩被染成白色。 - 潮来众壑鸣:潮水上涨时,山谷中的水流发出轰鸣的声音。 - 云山回暝色:傍晚时分,云雾缭绕的山峰映衬着暮色。 - 风雨送秋声:秋风吹起,带来阵阵风雨声。 - 生计天涯少:生计在遥远的他乡,感到孤独和无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