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远
【注释】钵盂:佛教语,指供佛的器皿。拄杖:佛教语,指禅杖。鱼龙:古代神话中水族的神祇。佛祖:指佛陀。机:指心。乌沉:乌鸦沉没于水中。秋高山月白:秋天山间明月如洗。春至烧痕青:春天来临时,烧焦的痕迹变青。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佛祖在世间的形象,以及他与万物之间的关系。诗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佛祖在人间的行踪,以及他与万物之间的互动关系。诗中的“日午全机现”,是指佛祖在日午时分
【注释】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七十:偈颂,佛教禅宗中的一种诗歌。偈(jie),梵语音译,意译为“颂”,是佛经中的赞颂之文。这里指佛寺里的和尚所作的诗。六十甲子纪年法,干支各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组成六十组,循环相配而成,共六十位,以“甲子、乙丑、丙寅……”至“癸亥、甲子、乙丑……”为六十年周期。六十甲子纪年法在唐、五代时已普遍使用,宋代以后则渐废。六十甲子纪年法的六十年称为一运,六十运为一个周期
【注释】 偈颂:佛教经文中的韵语,即佛歌。 偈颂一百零二首:指唐代诗人寒山和拾得创作的102首偈颂诗。 其七十二:指《偈颂一百零二首》中的第72首,题目为《梦魂飞锡下天台》。 疑:好像,似乎。 佗方:他乡,别处。 石室:指寺庙。石室是佛教徒称寺为“石室”。 雾冷:云雾缭绕的样子。 海山风月满楼台:海山风光明媚,楼台上灯火辉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佛门的向往。 第一句:“梦魂飞锡下天台”
注释:两个战场交锋,笑颜如嗔怒,双眉倒竖,眼睛瞪得生筋。溪山云月谁能相伴?南北东西离人近。 赏析:这是一首写战地生活的诗,表现了将士们对战争的厌倦和渴望和平的心情。全诗采用对比手法,以战场上的激战为背景,衬托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良宵三月十五,依旧神歌鬼舞。 - 注释: 良宵指的是美好的夜晚,三月十五是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日——上巳节,通常与春天的祭祀活动相关。这里指的可能是道教或佛教的节日庆典。“神歌鬼舞”形容节日气氛热闹非凡,充满了神灵和鬼魂的歌舞表演。 - 赏析: 此句展现了节日的热闹和神秘氛围,通过使用“神歌鬼舞”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强调了节日中的宗教和文化活动
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锦江巨浪连三峡,九陇峰高接五天。 - “锦江”是四川成都的一条河,“巨浪”形容它波涛汹涌; - 这两句诗描述了锦江的壮阔景象,仿佛与三峡和九天相接,气势磅礴。 2. 中有导师口生角,眉毛落尽脚跟穿。 - “导师”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僧人或修行者,象征着智慧; - “口生角”形容他们口中的智慧之词如同锐利的角一样,能洞察世间万物。 -
诗句解释 1. 四月上夏渐热 - 这一句描述的是四月初夏时节,天气开始变热。"四月"指的是农历的四月,而"上夏"则是指这个时期。"渐热"表明气温逐渐升高,炎热的感觉逐渐增加。 2. 善疗也须调摄 - 这里的"善疗"可能是指善于调整或治疗,而"调摄"则是指调理和管理,整体表达的意思是要善于调节和照顾自己的身体,以适应夏日的炎热环境。 3. 文殊眼里抽筋 - "文殊"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菩萨
注释与赏析: 译文 第一句,“一是二”,表达的是确定和理解的重要性。第二句,“二是三”,强调了逻辑和推理的过程。第三句,“咬定牙关彻底参”,意味着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或目标。第四句,“闹浩浩时双手掷”,描绘了一种激烈的场景,可能是在讨论或辩论中。第五句,“赤条条处两肩担”,形象地描述了一个重担压在肩上的情景。第六句,“文殊老,强指南”可能指的是某个著名的人物或理论
注释:我曾到过的地方,未到过的地方,都在喝着茶,不喝茶的人看了会头晕目眩。 若是谢家船上的客人,肯在平地摝鱼虾吗?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以茶为引子,引出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注解】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六十三:容路如天远,情忘道义深。虚空无向背,何处觅家音。 注释:容、情:佛语,指心性。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情之作。“容”与“情”,是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容”是指佛家的禅定之心,即“静”。而“情”则是指世俗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即佛教所说的“识”。作者在此用“容”与“情”相对应,意在说明,人世间的一切皆因心起,而心又由心外之事引发。故佛家主张修习禅定以净化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