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远
【注释】 老婆:对妻子的称呼。二八:古代指女子十五岁。柘枝:舞曲名,相传为晋代张衡所作《平乐辞》。此指舞蹈柘枝舞。 改嫁:改娶。 傍人:旁人,即别人。 说:议论。 是非:好坏、对错。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妇女改嫁的事情。她年轻时曾经参加过柘枝舞,但因为害羞,所以没有在人前表演过。现在她要改嫁了,却有人在旁边议论她的好坏对错,让她感到烦恼。诗中表达了这位妇女的无奈和愤懑之情
诗句如下: ```迦叶不闻闻,如来无说说。 父子不相传,神仙无秘诀。 君不见谢豹花开雨后春,杜鹃啼破梢头月。 ``` 注释: - 迦叶:佛教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之一,被称为“迦叶菩萨”。 - 闻:听到,听见。 - 说:说话,讲解。 - 无:没有,不要。 - 无说道(无说法):即“不说法”,表示佛陀不讲教法、不传道。 - 子:指儿子。 - 传:传递,传承。 - 仙:神仙。 -
诗句输出:梅阳老嘱付此衣,遮护得山僧一半。 译文(英文版):梅阳的老者将这件衣服交给我,它能够保护山中的僧人免受一半的伤害。 关键词注释:梅阳,老者,此衣,山僧,一半,遮护,伤害,半,禅意,禅机,卖柴汉,酱里堕,雪中炭。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件普通的衣服能够保护山中的僧人不受一半的伤害,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独特理解——即使是最简单的事物也蕴含着深刻的禅理。同时
【注释】 偈颂:梵语“偈”是佛教经文中的一种文体,用韵文来表达佛理;“颂”是一种赞颂的体裁。偈颂指用韵文形式来颂扬佛理。一百零二是唐代僧人贯休所作的一首五言诗。三更:古代把晚上十点到凌晨两点称为“中夜”,把凌晨两点到三点称为“夜半”,把三点到五点称为“平旦”,把五点到七点称为“日出”,把七点到九点称为“食时”,把九点到十一点称为“日中有”,从中午到午后为“日昳”,从午后到黄昏为“隅中”
【注释】新罗国:指今朝鲜半岛。打斋钟:僧人在寺庙里敲斋戒的钟声,表示一天结束可以休息了。稳泛灵槎:意思是乘着灵巧的船只平稳地漂浮在太空中,抵达月宫。仙侣:仙人的伴侣。秋声:秋天的声音。梧桐:一种树木。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寺庙中修行,听到斋戒的钟声,想到自己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于是决心继续修炼,以期早日达到月宫,与仙人为伴。诗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现实的无奈。 首句“新罗国里打斋钟”
诗句原文:一尘入正受,诸尘三昧起。 译文:一切尘埃落入正确的接受范围,各种尘嚣皆显现出三昧的境界。 注释:本首诗描述了通过观察世间万物,发现它们都能被纳入某种特定的境界或状态。这种境界或状态就是"三昧"。在这里,"正受"指的是正确、适宜的接受能力,而"三昧"则是指达到这种接受状态的能力。诗人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对世间万物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语,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佛法的理解。 第一句“人天道大梅阳老”,其中“梅阳老”指的是佛教禅宗中的临济宗祖师黄梅山的慧南和尚,他被称为“梅阳老”。这里表达了对于佛祖慧南和尚的崇敬之情。 第二句“佛祖功恢临济宗”,这是对慧南和尚的赞扬,认为他的佛法功绩恢复了临济宗的传承。 第三句“赤手擘开无字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是没有文字记载的东西,也可以用智慧去理解和领悟
注释: 1.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三十三:偈颂是佛教经文中的一种文体,这里指代这首诗。 2. 一二三,四五六:这是诗的序号,每两句为一组,共四组。 3. 萨达麻绳难辨的:萨达麻是一种绳子,这里比喻人的外貌或行为难以辨认。 4. 翻身掷地向人前:意思是突然翻身向人扑去,形容动作突然且猛烈。 5. 鼻孔眼睛俱突出:形容脸部表情非常夸张、明显。 6.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突然翻身扑向人前的人
【注释】 老胡:指佛教中的阿罗汉。诞生:出生。四月八日:佛教传说,佛在四月八日降生。韶阳:即韶关,今属广东,位于广东省北部。乱棒打不杀:佛教传说,释迦牟尼于四十九年前曾为国王牧牛时被人用棍棒打,但他并未因此而动怒或生气,反而以平和的态度去接受,最后成就了佛道。如今纵得十分全:指修行已到达很高的境地。十分全:形容非常圆满,完全。顶门正眼:佛教术语,指人的天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佛家偈颂诗
【注释】 ①偈颂:即佛教中的颂文。唐代时,僧徒们用诗的形式来念诵佛经或佛理,这种形式叫做偈颂。 ②偈:梵语的音译,是佛教中一种说唱文学的形式,内容多讲佛经故事。 ③利剑:指宝剑。 ④八臂那吒:印度神话中的人物,有八只手臂,能舞八种不同的狮子。 ⑤辊绣毬:指舞狮。 赏析: 此诗是一首佛教偈颂。作者借咏赞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事来说明“大道”的道理,表达了他追求真理、超脱生死、解脱烦恼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