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沆
正月六日,芝庭邀请我饮梅竹山房。读到剑锋祈雪诗,酒兴大发,风雪大作,于是写下这首诗以志喜。 一冬无雪到新年,忽然喜见飞花上绮筵。 瘠土正愁春乏食,诗人真有力回天。 画图白现千山影,灯火青围半郭烟。 今夜大军须破贼,奇功莫让蔡州传。 【注释】 甲申:指宋孝宗隆兴元年(1164)。 绮筵(qǐ yán):绣有花纹的丝织品制成的餐桌。 瘠土:土地瘠薄。 蔡州:古地名,今河南省汝南县一带。 赏析:
【注释】 (1)十一月初六日:即冬至后第五十六天,农历十一月初六。 南行:指作者由南方返回故乡。 是夜旅次:在旅途中住宿时。 听雨有怀:因听到雨声而怀念。 藏诗坞:诗人隐居之地。 (2)客怀潦倒:客人的情怀颓丧。 衔杯:喝酒。 布被难温火易灰:棉被难以保暖,火容易烧完。 (3)山市蒙蒙:山上雾气蒙蒙。 吹雨过:风吹动雨点洒落下来。 故人一一上心来:老朋友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心头。
濯濯夭姿水一方,秋风吹送满湖凉。 注释:濯濯,形容花的颜色鲜亮。夭姿,指姿态美好。水一方,指在湖水的一边。风,指秋风。 译文:洁白的花朵在水中摇曳,秋天的微风送来阵阵清凉。 烟波淼淼花如梦,露夜亭亭月有香。 注释:烟波,形容水面烟雾缭绕。淼淼,形容水面宽广无边。花如梦,比喻花儿在夜色中像梦境一般虚幻。亭亭,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月有香,比喻月光下花儿散发出阵阵香气。 译文:在雾气弥漫的水面上
【注释】 ①计偕:古代科举制,士子赴京参加考试叫“计偕”。②云出山时:喻指人到中年。③情重友朋悭:意即朋友之情很珍贵,但自己又难以多交。④大痴笔:指苏轼《东坡题跋》中说:“子瞻书,学圣人,故不蹈袭,得古人之微妙,当与乐天书并驱。”⑤小隐诗同水石闲:指陶弘景隐居山中,常以咏水石为题材的诗歌自娱。⑥雅集:指名士聚会。⑦佳公子:指才华横溢的人。⑧倾倒:倾慕、钦佩的意思。四座:四周的人。⑨翩翩
注释: 红阑干畔小桃枝,别后盈盈绕梦思。 算到看花寒食节,难忘酹酒去年时。 润无多露浇宜早,开不当风谢亦迟。 知否行人呼负负,渡头缓唱惜春词。 译文: 在红色的栏杆旁,有一株娇嫩的小桃花,离别之后,它仿佛还在梦中萦绕着思念之情。 想到寒食节去看花,却难以忘记去年这个时候的饮酒之事。 桃花需要润泽但不需要过多的露水来滋养,因此应当在早些时候浇水。如果天气不适合开放,它的花朵就会凋零
解析: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计偕北上留别藏诗坞诸君子其三(甲申) - 此句表明了作者正在为即将北上的行程做最后的告别,并留下了与藏诗坞中诸位朋友的书信。这里的“计偕”是指官员按照朝廷规定一同前往某地任职或学习。“计拙”意味着计划或策略上的不足。 2. 虎头清绝不沾埃,访旧重携短杖来 - “虎头清绝”可能指的是作者的书法艺术,其中“清绝”表示其书法风格独特且清新脱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赏析诗歌内容与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要求,然后准确把握诗作的内容,最后结合诗歌的思想情感和手法进行赏析。此题的考点在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本题中第一句“草色青边天地春”,意思是说春天的草地是青色的,青草的边缘连着大地,春天来临了;第二句“烽烟刚息马头尘”
【注释】剑峰:山名。黄谷原:在今安徽怀宁县。秦芝庭:人名。平耕年,指诗人自己。甲申:指公元1284年(元世祖至元十一年)。 【赏析】崔颢《黄鹤楼》诗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之句,所以后人常以“崔颢题诗后,江山数变更”,指人事变迁无常,富贵荣华难于持久。此诗是诗人对前人的感慨,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感叹。首联写崔颢之后七百年间,登临黄鹤楼的人很多,但像诗人一样的寥寥无几;颔联承上启下
诗句解析与译文 第一句:“九里关连三里城,关门高倚夕阳明。” - 关键词: 九里关、三里城、关门、夕阳、明 - 注释: 九里关是一处重要的关隘,位于两山之间,有三里的城墙。关门高耸,可以俯瞰远处的景色,而夕阳则映照着它,使它显得更加明亮。 - 赏析: 这一联描述了九里关的位置和特点,通过描绘关门和夕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丽的氛围。 第二句:“地形险更逢荒岁,人语轻犹带楚声。” -
次夜复雨寄怀剑峰(甲申) 苦忆诗人顾恺之,文章风节两堪师。 新交乍别偏无梦,我辈多情转似痴。 村酒酌来如水薄,客愁生处有灯知。 不堪一样萧萧雨,分作人间两地思。 注释: 苦忆诗人顾恺之:苦苦地怀念着诗人顾恺之。恺之:指顾恺之,晋朝画家兼书法家。 文章风节两堪师:你的文章才华和高尚的气节都很值得我学习。 新交乍别:刚刚结识的朋友忽然分开了。乍:突然; 偏:副词,反而;无梦:没有做关于离别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