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沆
芙初请假出都余与贺耦庚编修谢心兰孝廉为酒饯之席间得诗二首时同座者欧阳坦斋侍御何仙槎司业唐竟海李双圃两检讨廖韵楼秋部易午亭农部共十人 其二(甲申) 译文:十人一起谈论分别的筵席,你消瘦得像我一样,我也感到可怜。 做官的人和贫穷的人一样,多情的老人和疾病纠缠在一起。 独自走回到泰伯城边的路上,难以派遣重阳节的酒来表达思念之情。 明年夏天我将北上,必须尽早出发,不要去淮南赋写《小山篇》。 注释:芙蓉初
【注释】 玉局:指玉局观。苏轼在杭州时住于玉局观中,故称之。仙舟:即神舟。不可寻:无法追寻。孤峰:即孤峰亭,在今江苏南京市西的钟山南麓。文章力:指文章才能。百谪:指贬谪多次。水月心:佛教语。比喻心如明镜,不染尘埃。载酒嬉游:载酒而游,泛指游乐宴饮。解衣枕石:脱衣而卧,枕于石头之上,形容纵情山水。一长啸:一声长啸,表示感慨或不平。江上清风:指从山上吹来的清凉的山风。无古今
王鲁之,与君才笔两嵚㟢。 三年蜀道迷消息,六月燕山感别离。 注释与译文: - 大竹山人王鲁之,与你才华和文思并驾齐驱。 - 在三年的蜀道旅程中,我始终迷失方向,无法找到回家的消息;而在六月份飞往燕山的路上,我也深感离别之苦。 赏析: 这首诗是陈沆于甲申年(清乾隆元年)立秋日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刘莘农归天门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在大竹山中的孤独与迷茫
【注释】 ①宋梅生:名不详,观察使。 ②星骑:指皇帝的侍卫。 ③勾留:留住、耽搁。 ④战伐销磨:指国事纷争。 ⑤钓艇;指隐逸的生活。 ⑥神仙去住一浮沤:形容世事如水上浮萍随波漂荡。 ⑦使君忧乐关天下:使君(您)的忧愁和快乐关系着国家的兴衰。 【赏析】 《奉陪宋梅生观察登岳阳楼》是明末清初诗人王夫之的作品。此诗以洞庭湖为中心,描绘了一幅壮丽多姿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君山二妃庙(甲申) 十二峰如髻倒垂,双双帝女肃灵祠 门开遥对苍梧树,春到自生斑竹枝 为雨为风终古恨,是山是水到今疑 岳阳太守能修祀,珍重黄陵再泐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陈沆在甲申年所作,描述了君山二妃庙的景致和传说。首联“十二峰如髻倒垂,双双帝女肃灵祠。”描绘了君山的十二座山峰如同女性的发髻,而二妃庙则如同一座庄严的祭祀场所,展现了其神圣与庄重的氛围。接着,“门开遥对苍梧树,春到自生斑竹枝
孟庙(甲申) 夕阳残雪古城墟,下马来瞻夫子庐。 战国之中一儒者,春秋而后七篇书。 注释: 孟庙:孔子的庙宇,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为纪念孔子而建的。甲申:农历六十甲子之一,指农历六月。 苍松浩浩扶元气,翠峄岩岩见广居。 注释: 苍松:高大的松树。浩浩:形容气势磅礴。扶:支撑。元气:天地间的生命之气。翠峄:绿色的山岩。广居:宽广的住所,这里代指孔子的学说。 仁义到今成梗塞,不知忧悯又何如。 注释:
过归义驿追感彭玉吾师(甲申) 欲问元亭隔暮烟,下车瞻望泪潸然。 文逢得意偏成孽,养到忘机竟损年。 遗恨未终慈母养,传书犹赖后人贤。 大招欲赋愁无笔,徒使神伤汨水前。 注释:1. 甲申:指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 2. 元亭:地名,在今浙江余姚县东。 3. 文逢:即张文豪,字文逢,宋代人。4. 遗恨:遗留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路过元亭的时候,怀念他的恩师彭玉吾,感慨人生无常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词内容,理解诗意的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句来理解作答。 晓渡清河口:清晨渡过清河口。 ①霜满征鞍月在西:霜雪布满了马鞍,月亮已落到西边。征鞍:指马鞍上。②梦回村落乱鸣鸡:梦中回到村落,听到鸡叫声。 ③地连大泽龙蛇蛰:大地连接着大沼泽,龙蛇都蛰伏不动。 ④天入黄河草木低
半山亭望武昌大江(甲申) 醉影悤悤拜佛幢,下山已听暮钟撞。 闲凭曲磴当松半,坐见轻帆与雁双。 百里苍烟浮远塔,孤城落日背寒江。 英雄胜概销磨尽,满眼风波一钓艭。 注释: - 醉影悤悤拜佛幢:形容醉酒后的迷离状态,仿佛在拜佛的幢子一样。 - 下山已听暮钟撞:听到山下传来了黄昏时分的钟声。 - 闲凭曲磴当松半:我闲着无事,就靠在弯曲的小道旁的岩石上,望着半山腰的松树。 - 坐见轻帆与雁双
重阳节寓居斋室时因病遣愁(甲申)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是秋天,算到重阳节傍晚时分。 为的是怕登山产生远行之恨,反而教人关起门来写新诗。 疏窗纸薄风常聚,老树声多雨不知。 听说东家丛菊开得最好,是否相送一枝枝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