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同书
文章东观仙曹旧;杖履南湖讲席尊。
麾符地喜邻臣地;姓氏天教上御屏。
南国人才归玉尺;中朝门望重冰壶。
高士门庭云亦懒;荷花世界梦俱香。
尊夫人临帖二种,可谓勤矣。出之闺秀,实所难得。仆细阅之,一笔一画尚不能受我驱使,则笔之一字,于胸中未化也。语云:为高必因邱陵。学书一道,除儿童时描写上大人仿本外,方圆平直粗能自书矣,即当尽心作楷。或日书三五百字不可间断,至半年一年之后,自然渐熟。熟则骨力强、步伐齐、心胆大、性灵出,然后以心之所好,无论晋、唐,把玩之、领会之,略得其趣,再讲临摹,所谓为高之邱陵具矣。然政不须描头画角,较短论长
学书一道,资为先,学次之。资地不佳,虽学无益也。足下有用笔之资,而又好学勤问,不患不进。但临池时最忌愺恅涂抹,神气不属时,停笔可也。总以写楷为要,并以爱看、爱读之书钞写为妙,盖一举而两得之也。 承问一气贯注,非行草绵连之谓,只是一个熟习自然。草蛇灰线成一片段,须熟后自知,不能先排当也。 华亭弹琴著指便韵之说,即是笔资之说,足下并不拙钝,又何虑此? 心正笔正,前人多以道学借谏为解
罗饭牛,名牧,江西宁都人,以画名,能诗,亦工楷法,其为人敦古道、重友谊,宋牧仲高其人,作二牧说赠之。此张瓜田画征录所载。今据所刻黄庭数行,未免甜俗无书卷气。看来其胸中无所蕴酿,不过一作画题诗人耳。向亦未闻有著作,其不避庙讳,则草野无足怪者。舍下藏上赐倪元镇小山竹石树卷,御笔亲题其上,附倪小楷黄庭内景经,全卷不下数千字,真逸品也。惜笔画甚细,不能双钩,即钩摹入石,亦必不能得其神韵,以视罗去而万里矣
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其实耕之所以然,织之所以然,奴与婢了不知也。以其所习,则归之耳。芑堂精心书道,勤学好问,不敢不以所习告。 芑堂问曰:“古人云,笔力直透纸背处如何?”山舟曰:“当与天马行空参看。今人误认透纸,便如药山所云,看穿牛皮,终无是处。盖透纸者,状其精气结撰,墨光浮溢耳。彼用笔若游丝者,何尝不透纸背耶?米襄阳笔笔压纸,笔笔不著纸,所以妙也。” 芑堂曰:“腕力如何用法
【其一】 卅年蒲柳早衰芜, 壮不如人况老乎。 苦笋硬差良有愿, 葫芦依相已维摹。 休言报国文章在, 只合投闲草木俱。 物不答失天地大, 始终渐负是顽躯。 【其二】 北望君门首重回, 一门三世荷栽培。 臣心不似菤葹草, 天意须怜臃肿材。 絮已沾泥飞不起, 豆和灰冷爆难开。 他生愿作衔环雀, 再上觚棱高处来
乌府先生返涧阿,豸冠脱却头常科。 柳阴一适在思误,风床卷轴如星罗。 异哉短视江休复,著纸岩电光飞梭。 经疾史恙辨豪发,笔针墨炙穷缺讹。 政如养由射拟的,虮蚤大逾车轴轲。 兰陵将军遭按剑,地下有口不敢诃。 六书点画校尤细,单行夹注蚕头多。 人间善本不易觏,插架手自编排过。 曩者我友玉川子,永日兀兀丹铅磨。 与君往复或辨难,一句一义纷缕覼。 抱经仙去久宿草,君亦身世催义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