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
注释: 洪岩:即洪崖,传说中神仙的居所。 羽士:道士。 氅衣轻:穿着轻飘飘的道袍。 青鸾:传说中的神鸟。 玉京:指仙境。 直壁倒悬秋万尺:形容山峰陡峭,高不可测。 盘陀石上听秋声:在磐陀山上聆听秋天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山顶上,俯瞰着下方的景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诗中的“洪岩”、“羽士”等词,都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家文化的尊重和信仰。同时
诗句释义 1 寿春殿,延喜楼,梁王欲归天子留。 - 寿春殿和延喜楼是古代皇帝用来宴请外国使节或贵宾的场所。 - “梁王”指的是东汉末年的梁国国王刘协,即后来的汉献帝。 - “欲归天子留”表示梁王想要回到自己的国家,即东汉,但被留在京城作为人质。 2. 楼前百戏排倡优,百官陪宴酬未休。 - “百戏”是指各种表演艺术。 - “倡优”是指演员和乐师。 - “百官”指朝廷中的官员们。 -
一纲谣 释义 一纲举,万目张: 比喻当权者一旦有所作为,众人自然响应。 译文 一旦朝廷有行动或决定,万众瞩目,纷纷响应。 注释 - 一纲:比喻朝廷或政权的主导方针或者政策。 - 万目张:形容许多人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注视着,关注着。 建炎帝,开重光 释义 建炎帝,开重光:指南宋建立初期,国家从衰败走向复兴的过程。 译文 建立了南宋王朝,开启了国家重振的时期。 注释 -
徐俯的《双庙词》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下面将逐一解读诗句,并结合注释、译文、赏析等方面进行阐述: 1. 诗意解读:首句“睢阳战败血飘杵,力屈犹思为厉鬼”描绘了一幅战场上的残酷景象,展现了将士们即使力竭如泥也依然顽强抗争的精神。这里的“力屈”意味着力量的耗尽,而“为厉鬼”则表达了即使在失败后,仍怀有不屈的意志和希望。 2. 译文解析:第二句“玄元祠前哭一声
【诗句释义】 匡复府:指恢复大宋的国都,即南京(今江苏省南京市)。 扬州都督开三府:扬州都督是地方最高军事长官,拥有三个府,即广陵郡、高邮郡和淮南路。 十万强兵猛如虎:指扬州都督管辖的军队数量庞大,战斗力强大,威猛如虎。 骆生长檄魏生谋,大义精忠照千古:骆宾王给魏征写信,提出收复失地的大计,表达了他的正义感和忠诚精神。 山东豪杰望旌旗,蓄缩江淮立伯基:山东地区的豪杰看到扬州都督的旗帜,心生敬意
注释:老臣不讳,我不怕别人知道我是田舍翁。 赏析:这是一首自谦之词。诗人以“老臣”自称,表明自己虽然年迈,但是心系国事,不忘为官为民,所以并不忌讳自己的身份。全词语言朴实无华,却流露出作者忠君爱国的一片赤诚之心
仲温画扇上作假山棕蕉梧竹 棕榈覆墙阴,芭蕉上窗绿。凉风起高梧,白露下丛竹。明月照假山,雁啼人未还。砧声不出户,心在玉门关。 一、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棕榈覆墙阴:描述了棕榈树覆盖了墙壁的景象(“棕榈覆墙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自然氛围。棕榈树常被用以象征自然与和谐,在这里通过棕榈的繁茂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庭院景象。 2. 芭蕉上窗绿:提到芭蕉叶上挂着的绿色(“芭蕉上窗绿”)
岳鄂王歌 君不见南薰门,铁炉步,神矛丈八舞长蛇,双练银光如雨注。 又不见铁浮屠,拐子马,斫胫钢刀飞白霜,贯阵背嵬纷解瓦。 释义:你看不见南熏门下,有铁制的炉子和神矛,它们的舞动如同一条长蛇,银色的光芒像雨点般倾泻下来。也看不见那些铁制的战台,有拐子马和钢刀,它们砍断敌人的双腿,犹如霜花一般飞舞,穿透敌阵的背脊。 义旗所指人不惊,王师到处壶浆迎。 两河忠义望风附,襄邓荆湖唾手宁。 释义
【注释】 吴宫美人:指西施。青犊刀:用青牛角制的刀。白苎(zhú):白色生丝织品。制舞袍:制作舞蹈用的服装。冉冉:形容轻缓。白胜雪:形容衣服洁白如雪。激楚:一种乐曲,相传为战国楚国的民间音乐。九雏:指头上戴的九个玉钗。篸(zhuān)紫玉:用紫色的玉石装饰。长裾(jū):拖地的长裙。窄腰:束腰。莲步:像荷花那样轻盈的步子。翩翻:翩翩飞起的样子。素袖:白色的袖子。朱樱:红色的樱桃花。金笼鹦鹉
这首诗的内容是关于金匮书的。下面是逐句翻译: 金匮书 约誓书,金匮藏,不鉴柴家幼儿祚不长。 弟兄子侄相继作,书记署名传晋王。 金匮书,藏祸府,肘腋奇凶起慈母。 深宫烛影夜无人,漏下严更天四鼓。 寡妇孤儿不敢啼,戳地有声金柱斧。 太平王子著龙衣,定策元勋孰敢非。 艺祖有灵君莫急,朱牌金字火羊飞。 注释: - 金匮书:一种古代文献,通常用于记录重要事件或决策。 - 约誓书:一种誓言性质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