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
以下是对《端午词》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榴花照鬟云髻热:形容端午节时,榴花盛开,光芒四射,映照在妇女的发髻与云鬓上,显得格外热烈。 - 蝉翼轻绡香叠雪:形容端午节时,蝉翼般的轻绢被叠成雪白的花瓣,散发出阵阵清香。 - 一丈戎葵倚绣窗:形容端午节时,一丈长的葵花靠在华丽的刺绣窗户上,形象生动。 - 雨足江南好时节:形容端午节时,江南地区雨水充足,正是欣赏荷花的好时节。 -
这首诗是南宋末年的诗人郑思肖创作的。它描绘了崖山战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句注释: 1. 三宫衔璧国步绝,烛天炎火随风灭 - “三宫”指的是南宋的三个主要皇宫,象征着国家的政权中心。“衔璧”意味着他们被俘后仍保持着尊严,不向敌人屈服。“烛天炎火”形容战火熊熊,如同太阳一样炽烈。“随风灭”表示他们的忠诚和牺牲精神永远燃烧着,即使面临死亡也无所畏惧。 2.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汪元量的七言律诗。诗中描述了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和无能,以及将领们的不满和愤慨。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咸淳师相专军国,堂吏馆宾供羽翼。 - 咸淳时期,宰相(师相)掌控着国家的军政大权,而那些在朝堂任职的大臣和宾客们则成为他的左右手,为他提供支持和帮助。 2. 诸司百职听使令,台谏承颜言路塞。 - 朝廷中的各职能部门都在宰相的命令下运作
这首诗是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的作品。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层解读,结合注释和赏析: 1. 红象作小梳,髻龙盘漆发。 - 释义: 用大象制成的小梳子梳理着秀发,头发像龙一样盘绕在头顶。 - 注释: “红象”指的是象牙制成的梳子,“小梳”指用来梳理头发的工具。“髻”是指高高的发髻,这里形容头发盘得高高的样子。“龙盘”形容头发盘成龙形的样子。 - 赏析: 通过使用大象和小梳来比喻女性的头发
诗句原文: 翠翘半亸双飞凤,辘轳金井悬银瓮。 万丝翠雾刷鸦光,两点秋波和泪送。 芙蓉带露不忍折,鹦鹉隔笼时自哢。 多情宋玉正悲秋,故放香魂入秋梦。 注释解释: - 翠翘:一种古代女性发饰,通常用翡翠制成。 - 半亸:形容其位置不固定,随风轻摆。 - 双飞凤:描绘了一对凤凰在天空中飞翔的美景。 - 辘轳金井:指井口有辘轳和金制的井盖。 - 银瓮:古代的一种盛酒或储水的金属罐。 - 万丝翠雾
火府告斗 黄巾骑马腾红云,绿章细书天篆文。 芙蓉小冠切白玉,伏地夜奏中天君。 灼灼桃花映羊首,电绕魁罡百怪走。 九皇一笑帝车移,银鹿作羓霞注酒。 玉衡闪烁招摇光,人间尘土何茫茫。 石家买得绿珠笑,五云踏地椒壁香。 短衣吹秋车武子,乾抱流萤照书纸。 虚空喉舌正司权,杳杳冥冥注生死。 译文: 火府告斗 黄巾军骑马奔驰,如同红色云彩般飘动,他们的文书上写着天降的符命。 他们戴着像芙蓉花一样的头饰
《夜坐吟》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了一幅冬夜读书图,表现了作者对学问和人生的感慨。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意境高远。 注释: 1. 蜻蜓头落灯花黑 - 指夜色已深,灯火阑珊。 2. 瓦面寒蟾弄霜色 - 指夜晚的月亮照在瓦面上,形成斑驳的银色光晕,如同寒蟾(即月亮)在玩弄着霜色。 3. 玉壶水动漏声乾 - 形容夜晚寒冷,水滴在玉壶里的声音清晰可闻。 4. 蓬头儿子冻磨墨 -
诗句解释: 1. 瑶阶夜泠莎鸡泣 - 瑶台的石阶在夜晚清凉,莎草鸡因寒冷而哭泣。 - “瑶阶”指的是玉石台阶。 - “夜泠”形容夜深时分的凉爽。 - “莎鸡”是一种鸟,此处可能是用来象征某种悲伤或哀愁的情感。 - “泣”表示哭泣,可能是因为环境或者情绪的原因。 2. 老兔西飞天宇湿 - 老兔子向西飞翔,使得天边变得湿润。 - “老兔”指代时间或事物已经衰老或流逝。 -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释义: - 辽东失却丁令威:传说中,丁令威是一只鹤,他随同汉武帝飞升到仙界,成为仙人。这里指的是在历史上失去的辽地。 - 赤壁梦里横江飞: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此处可能指梦中或传说中的赤壁大战场景,或者泛指历史事件中的激烈战斗。 - 明河洲头槎已烂:槎,即木筏或小船,通常用木头制成。烂意味着破旧、破损。此句描述的可能是船只残破不堪的场景。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顾子顺所作,描述了盘龙塘下的潭水清澈透明,甘泉如同冰雪般冷冽,琼英一勺露水生香,能黑华颠驻光景。九月十月天雨霜,七十二种分秋芳。粼粼晓碧卓倒景,白者白玉黄金黄。咀鞠之英饮潭绿,不数南阳旧甘谷。童子开门濯帽纱,报道新醅夜来熟。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盘龙塘下潭如井,百尺甘泉冰雪冷。 盘龙塘的下方有一个清澈的潭,就像一口井一样深不见底。百尺甘泉指的是潭水很深,泉水清澈冰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