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
诗句原文: 知己当今夕,何妨漏几催。纵谭灯渐短,剧饮月初来。 译文注释: 在明朝的夜色中,与同僚共度良宵。无需顾虑,我们可以尽情畅饮。当夜幕逐渐降临,月光如练时,我们继续畅谈,直到月色西斜。 赏析: 此诗以“知己”开篇,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之间深厚友谊的珍视。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浪漫的氛围。诗人用“漏数催”形容时间的流逝,暗示了深夜的寂静和时间的宝贵。接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诗歌主要内容、明确主题,然后根据内容和主题来分析诗歌的情感。解答时,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再结合着注解进行分析。 【答案】 译文:我早就向往灵岩胜景,扶杖与朋友一同去探幽。危崖上悬挂着佛寺的屋宇,陡壁间嵌着僧人的石龛。高松鹤舞腾空而翔,古洞龙眠酣然入梦。幽深的踪迹隐藏在最高峰顶,攀援攀登独余一人而已。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诗为五言律诗,首联“共觅清宵醉,消磨付酒筹”,诗人借酒消愁,在清宵之夜与知己共酌美酒,以酒销忧,消磨时光,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情怀;颔联“参差分夜月,来往促春瓯”,诗人用“参差”形容月亮的分布不均,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而夜晚饮酒时又如“促节的鼓点催人饮下春天的酒,使人感到生命的可贵”;颈联“爱客宜苛令,撩人喜暗投”
【解析】 (1)“已叹遗黎尽,谁驱旱厉回”两句是说:感叹百姓已经全部遭受到了灾难,谁又能使久旱的天气回归呢?“遗黎”指人民,即百姓。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 (2)“一年才见雨,五月始闻雷”两句是说:一年里只有很少的雨水,到五月份才能听到打雷的声音,“雨”“雷”,都是自然现象,但在这恶劣的天气中,人们却听不到雷声,看不到雨滴落下。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天灾人祸的强烈愤慨之情
【注释】 棘院:指考场,棘为刺。 绣衣:官服,代指官员。 萍分:比喻飘零不定的旅人。 星聚:比喻志同道合的人聚集。 醉倚床头月:指酒醉后靠在床前看月。 狂生笔底花:指文才如花似锦。 漏深香气湿:夜深了,香气四溢。 知己落霜华:知心的朋友,就像秋日的霜花一样纯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名篇,写于唐贞元年间。诗中通过描写作者在考试期间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和才华的颂扬
【注释】 火树:形容树上的花朵像火焰一样灿烂。暖艳:温暖鲜艳。围红玉:围绕在红色的玉石周围,这里指花朵的颜色。偏宜月下逢:特别适宜在月光下相遇。辉煌侵夜色:光彩耀眼,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雕镂失天工:雕刻和镂空失去天然的美。长养非关雨:生长繁衍与雨水无关。飘零岂待风:飘落难道是等待风吹动的吗?莫疑枝叶异:不要怀疑树枝和树叶不同。玉树本青葱:原本就是青翠茂盛的。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火树 疑是乘春气,莹莹万朵繁。 楼台灵蜃现,庭院烛龙翻。 士女喧良夜,笙歌满上元。 漫矜饶艳丽,桃李本无言。 译文: 火树如繁星般璀璨,仿佛在春风中摇曳生姿。 楼台如幻似真,灵蜃显现;庭院中火光闪烁,烛龙翻腾。 文人雅士与佳人共襄盛宴,欢声笑语弥漫整个夜晚。 笙歌悠扬,歌声嘹亮,人们沉浸在这美好的时光里。 尽管繁华热闹,但桃花和李花却默默无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盛况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需熟悉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诗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并结合题目要求分析。理解诗句含义时必须知道该诗句所运用的典故,同时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还要注意一些生僻字词,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蝗旱”的注释,“索饷追呼急,徵兵羽檄稠”中的“征”是“征收”的意思。“萧条四野内,不忍豁双眸”的意思是:四野荒凉凄惨的景象让人不忍看下去。 【答案】
【注释】 两君:指作者与陈玉铉、张雨苍。天下士:指天下才士。一乡人:指同乡之人。雄雌:比喻文辞的风格和气势,这里指文章或诗歌的风格和气势。剑合:剑锋相遇,比喻诗文风格相投。咫尺联青琐:形容彼此关系亲密无间。积薪:堆积起来的柴草,比喻危险。 【赏析】 这首七律写于诗人与陈玉铉、张雨苍的小集上。 首句“两君天下士,与我一乡人。”是说天下的才士有两位,我与他们都是同乡,因而交往亲近。
小院惊秋老,天涯忽二霜。 干戈连五月,风雨近重阳。 作赋惟乡思,当歌任酒狂。 巡檐频感事,丛菊为谁黄。 译文: 九月七日在衙门署中小酌。 小小的院子里秋天已经来临,突然感到时光飞逝,不知不觉间又是一年深秋时节。 远方的边塞忽然传来了战报,仿佛是两片寒霜降临。 战争连绵不断持续五月之久,风雨交加的景象也愈发接近重阳节。 写作赋诗只为了怀念故乡之情,纵情歌唱任凭醉意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