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俨
游白鹿洞诗三首 路入匡山里,遥遥五老峰。 缘崖披绿草,涉涧转苍松。 野果经时落,岚烟积处浓。 平生林壑兴,今日得从容。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在游览匡山时的即兴之作。匡山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山上有五座山峰,形如老人,故名匡山。诗中描述了作者在匡山中的所见所感。 - 路入匡山里:进入匡山的深处。 - 遥遥五老峰:远处可见的五座山峰,形容山峰高耸,距离遥远。 - 缘崖披绿草
诗词名:《赋归二首·其一》 谢病赋归休 , 官河几易舟。 水平帆力缓 , 风细橹声柔。 豹每藏山雾 , 狐犹念首丘。 有怀疏傅达 , 不为子孙谋。 注释译文 注释 - 谢病:请求退休。 - 赋归休:指退休后的生活。 - 官河:指官道。 - 几易舟:多次更换船只。 - 水平帆:水面平静,帆船缓慢行驶。 - 风细橹声:微风中,船桨发出的声音。 - 豹:指山林中的豹子。 - 山雾
诗句:京国分携后,江湖岁月余。 译文:我和你分别在京都和江湖之间,已经过去了许多年。 注释:京国 - 指的是京城,古代中国的首都。分携 - 分别告别。后 - 表示以后或过去的意思。江湖 - 指代广阔的江河湖泊,比喻世事的变迁。岁月 - 时间,这里表示经过了很多年。 赏析:此诗首句“京国分携后”直接点出作者与友人分别的背景,表达了离别之苦。次句“江湖岁月余”,则进一步扩展了离别的影响
【注释】: 甲辰:即“甲戌”,农历年干支纪年的干支,这里指作者出生的年月。 初度:古代称婴儿第一次过生日。 清夜梦慈闱(qīn kuí):清夜,即清早,清晨。慈闱,对母亲的称呼,此处指梦到母亲。 瑶圃:传说中的仙境,这里指仙女们居住的地方。 身逐彩云飞:身体像彩云般飘逸飞翔。 无复慈乌哺:不再有母鸟的喂养。 尚怜游子衣:还怜悯那给游子穿的衣裳。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爱少子:喜欢小孩。 多病
【注释】谬忝:愧于承当或辱蒙。司成:官名,掌学校教育。逡巡;迟疑不决貌。谢病:托故求退,以避嫌疑。紫诰:古代帝王授命大臣之命文,多刻玉为册。长陵:汉高祖刘邦陵墓,在长安东。益:更加。潸然:眼泪流下的样子。 【赏析】此诗作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春,诗人任国子祭酒时,因遭权臣谗毁,被迫辞官,寓居长安城南的兴福寺。这首诗是诗人在兴福寺所作的一首感伤之作。全诗分三段。开头两句写诗人被朝廷罢去官职之后
【解析】 1、访古求精舍,萦回石洞幽。何人今养鹿,有客昔骑牛。——寻访古人遗迹,寻找古时的精舍;在石洞中盘旋徘徊,沉浸在深深的幽静之中。是谁现在饲养着那群鹿?又有谁曾骑着牛来此呢? 2、云谷千年境,风泉万壑秋。——云谷山是千年的仙境,风泉峡谷是万壑的秋天。 3、剪茆荐芳醑,胜友喜同游。——用茅草作帘幕,准备美酒招待贵客,与好友欢聚畅饮。 【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游览白鹿洞时的所见所闻
【注释】 昔日:指过去。 传:古代传递文书的使者。 从教妻子笑:任凭妻子笑话自己。 损:减损,减少。 休官:辞官。 向平:相传为春秋时隐士,姓向名长,字子期。 《列子》:“向平时出游于山中,见大木焉,可以为舟。问其主:“何木也?”日:“是樟树也。”求其骸于地,置之水上,作船,便行。及去而视之,则烂其旁矣。向氏以为神。今世多有,以樟木为舟,则必烂。” 【赏析】 这是一首归田诗
茅屋烟村里,渔人十数家。 矶头鱼在笱,门外鹭翘沙。 浊酒深浮蚁,扁舟小似瓜。 不知江月落,和醉卧芦花。 - 诗句释义: 1. “茅屋烟村里”描述了村落中的茅草房子,四周弥漫着薄雾,显得朦胧而宁静。 2. “渔人十数家”表明村中居住着一些从事渔业的人家,生活或许简朴却充满了自然的气息。 3. “矶头鱼在笱,门外鹭翘沙”展现了一幅渔船停靠在岸边,渔民在竹制的鱼笼中捕鱼
这首诗是诗人在扁舟中游览江边时有感而作。 首句“共驾扁舟去”,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共乘一叶扁舟,一起远离尘世,去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第二句“相传远客归”,诗人以“相传”一词,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这里的“远客”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朋友。诗人通过“相传”二字,表达了他对朋友们的深深思念,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第三句“江云低度影”,描绘了一幅江水低垂
送王处敬赴交址佥事 拜命出朝端,重峨豸角冠。 花骢万里去,霜鹗九秋抟。 海雾连山湿,蛮云蓄雨寒。 莫言风土异,须使远人安。 解析与注释 1. “拜命出朝端” —— 接受使命,从朝廷出发:此句描绘了王处敬接到朝廷的任命,准备开始他的任务。"拜命"指的是接受皇帝的命令或任命,而"出朝端"表示他即将离开朝廷,前往其他地方。 2. “重峨豸角冠” —— 头戴华丽的官帽,象征尊贵和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