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琏
【诗句解析】 1. “山中夜来风雨恶”:这句诗描述了山中夜晚的暴风雨。“山中”指的是作者所处的环境,即山中;“夜来”指的是在夜间;“风雨恶”则描绘了天气恶劣的状况,暗示着即将发生的自然现象。 2. “晓见奔流出岩壑”:这句话描绘了早晨醒来时看到的场景。“晓”指的是早晨或清晨;“奔流”形容水流急速、汹涌;“出岩壑”表示水流从岩石缝隙中涌出。 3. “千尺浑如组练飞”
【注释】通政:指官职。码:竹制的筛子,用以滤水。碯(zhòu):石臼。琅玕:美玉。雪霜:比喻白色。初蒙:鸟雏。冲飞:高飞。黄筌(quán):五代后蜀画家,以画花闻名。最:第一。 【赏析】此诗为题画诗。诗中赞美了一位擅长画百雀的画家,赞扬他的画技高超,能逼真地刻画鸟儿的形象,使画面上的每一只小鸟都栩栩如生。诗人对画中所绘百雀赞不绝口,尤其对其中一只与众不同的百雀更是赞赏有加,认为它与众不同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陈颐庵的诗,通过描绘他的事迹和贡献,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美。 列圣相承崇孝治,恤典之加及勋贵。——历代帝王都崇尚孝治,对功臣和贵族给予特殊的恩惠。 恩颁命数原自殊,凤诰龙章日星丽。——颁布的恩典各不相同,但都是非常荣耀的。 勋臣今重平江公,一心报国存精忠。——现在的功勋大臣是平江公,他一心为国,忠诚无私。 锦城旧日开戎卫,先陇峨峨马鬣封。——锦城(成都)曾是军事重镇
【译文】 灌阳县西接吐蕃、南诏等部落,岷江水流湍急,难以过船。过去人们用竹索搭起铁索桥,风吹雨打也难以稳固。 唐朝献王为了便利交通,决定建造一座铁索桥,不惜花费大量财力。他用巨大的石块拖出山麓,层层叠起,作为铁索桥的支撑,十分坚固。木板铺成的桥面平整如砥,方便了夷夏各族人民来往。 我军驻守在松潘一带,常说岷江渡口最难过。自从建成这座铁索桥,来往的人都非常高兴。 你看不见用石头堆成桥梁
诗句:群雄割据竟何在,依旧老树啼寒猿。 1. 作者介绍: - 瞿塘歌的作者是明朝王绂。王绂,字子章,号东原,明代诗人、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作品多以描绘江山美景和表达个人情感见长,尤擅于描写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 2. 诗意解析: - “群雄割据竟何在”:这句反映了历史上众多英雄人物纷纷割据一方的局面,但终究未能实现长久的统一与稳定。 - “依旧老树啼寒猿”:表达了尽管历经岁月变迁
峨眉山,高万丈,山峰秀丽,气势磅礴。 鸣鹤青城,太白峰,与峨眉山相望,景色壮丽。 峰峦雄伟,太白峰齐,西川为保障,自然景观美如画。 峨眉山,根鸿蒙,郁葱秀色,云雾缭绕,如云浮碧空。 山峰峻峭,不可攀登,千岩万壑,清风扑面而来。 山顶白云之上,梵王殿耸立,五色光芒闪耀,令人惊叹。 晴日,云散后,龙归天,佛现世,神奇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峨眉山中,奇花异草繁多,灵药仙葩,人罕识。 瑞竹丛生,金光闪烁
【赏析】 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镇。因峡谷口瞿塘峡两岸峭壁高耸,山势险峻,故称瞿塘峡。瞿塘峡是川江航道上的重要水文站和军事要塞,素以“滟滪”著称,又称白帝城。 《瞿塘歌》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在游览瞿塘峡时,触景生情,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全诗共分八章,每章都有一至两句注释,并配有译文。 首章写瞿塘峡的形势:岷山之脉发于蜀地,支脉众多。连峰叠嶂,直插夔门,两峰对峙,形同门户
李陵台 汉家将军文且武,一点丹心期报主。 提兵深入单于庭,转斗无前气如虎。 五千健儿俱战没,西望长安泪如雨。 家声已坠强偷生,北面甘心作降虏。 赋诗已送子卿归,握手河梁意良苦。 此心应拟作明月,归照茂陵陵上土。 当时论录赖司马,大义犹能著千古。 生为汉臣葬胡地,白草黄云岂其伍。 乌桓城外有荒台,阅历人间几寒暑。 偶来登览访遗踪,读罢残碑意悽楚。 注释: 1. 汉家将军文且武,一点丹心期报主
注释: 闻笳 乌桓城外多风沙,何人月下吹芦笳。 (乌桓城在今河北、内蒙一带,这里指的是北方边疆。) 笳声相传十八拍,拍中曲调今谁识。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著名的汉乐府曲,相传为东汉蔡琰所作。) 大荒阴沉月色明,呜咽中含无限情。 (《夜雨寄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的意境。) 凄凉蔡姬别虏意,哀怨胡儿恋母声。 (蔡琰是东汉末年的才女,曾嫁与匈奴左贤王,后来返回中原。她写的《胡笳十八拍》非常动人心魄
阳台 阳台,是楚襄王游览的地方,也是《高唐赋》的地点。 襄王巡游无度,直指巫山,意在寻访梦中之人。 群臣扈从如云,宋玉才高,擅写词赋。 高唐赋罢人何处,空有高台锁烟雾。 此句意指,高唐赋已经结束,但梦中之人却消失无踪,只剩下高台被烟雾笼罩,显得神秘而幽深。 梦中之事是耶非,为雨为云自朝暮。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梦中之情的真实性的疑惑和思考,他不知道这是否是真实的情感,或者只是一场幻觉。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