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诩
【译文】 不羡慕海上仙境的仙人,也不追求青云中的功名富贵。只欣赏南国的山水风光,风月与琴酒同在一船中。 【注释】 瀛洲:传说中的海外仙山。 攀援:攀登高处。 琴樽:指琴和杯。 赏析: 此诗是诗人泛舟时的即兴之作。首联“不慕瀛洲十八仙,青云无意事攀援”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然处之的态度。第二联“只怜南国溪山好,风月琴樽共一船”则描绘了诗人泛舟南国山水时的美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癸未清明同八九友伴之玄明村为宋侍御乐庵先生扫墓:这是第一句,描述了在清明节这一天,作者与八九位朋友一同前往玄明村,去给宋侍御乐庵先生扫墓。 2. 道穷千载乐庵翁,埋没孤坟草莽中:这是第二句,表达了对乐庵先生的感慨,说他一生追求真理,但却默默无闻,被埋藏在草莽之中。 3. 今日我曹来拜扫,纸钱摇曳舞春风:这是第三句,表示今天大家来此祭拜,看到纸钱在春风中飘舞
诗句解读与赏析: 第一句:“宁忧失所困风霜,自信生平晚节香” - 解释:诗人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情怀,宁愿忍受失去所爱之人的悲伤也不愿意面对外界的艰难和困苦。他对自己一生的品德充满信心,认为即便在晚年也能散发出如同秋菊般的芬芳。这里的“晚节香”意味着尽管年纪渐长,但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不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 - 注释:宁,宁愿;忧,担忧;失所困,失去所爱之人;风霜,比喻困难或挫折;自信,相信自己
诗句释义: 1. 偕周季宏游东皋亭:与周季宏一同游览东皋亭。 2. 琅玕万个绕庭栽:庭园中栽种了成千上万颗的琅玕树,环绕在庭院周围。 3. 无数青阴覆绿苔:无数绿色的树荫覆盖了绿色的苔藓。 4. 漫煮凤团烧玉版:随意煮制凤团(一种点心),用玉版来盛放。 5. 不妨日日与君来:每天都可以来这里与周季宏相聚。 译文: 我与你一起游览东皋亭,庭园中栽种了成千上万颗的琅玕树,环绕在庭院周围
诗名:题凌贞妇卷 龚诩,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大章,号纯庵。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卒,门人私谥安节。他的《题凌贞妇卷》,是一首表达对贞洁女子的怀念与赞美之作。 诗句如下: 贞魂一点镇常存,肯逐飞扬岭上云。 惟有嫦娥最知己,清光不惜照孤坟。 注释: 贞魂一点镇常存,指贞洁的灵魂永驻世间。肯逐飞扬岭上云,意为贞洁之魂不愿随着云彩飞向远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仔细判断正误即可。 此句意为:离别了南沙已过了日落时分。此句中的“已”字是副词,表示时间上已经过了的意思。“夕晖”即傍晚的余晖。 此句意为:随着潮水的小舟如疾风般飞快地前行。“随潮小艇”是指小船顺着潮水航行。 此句意为:“多情”的月亮伴我一路行舟。“最是波心月”,意思是说
注释:竹林森森,万玉俯清溪,径入苍云杳欲迷。珍重主人劳载酒,琅玕节下为留题。 赏析:这是一首咏竹诗。诗人在游西畴时看到竹林郁郁葱葱,万竿碧翠直冲清溪之上,仿佛要与天接成一片。于是便径自走入苍茫的云雾中,想寻找那“青霭落君家”的所在。但寻来寻去也找不到。最后终于发现,原来这竹丛就掩映在路旁的山石上,于是不禁感到欣喜。他想到主人殷勤为他载酒而来,就特地留下了一首诗作纪念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早梅(第一句):“雪窗忽见两三花,便觉诗情渐有涯。” - 注释:在寒冷的雪窗中突然看见了两三朵梅花,这让作者感到诗的灵感渐渐有了边际。 - 赏析: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象(雪窗中的梅花),引发内心的感慨和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感悟,从而引出了“诗情”这一主题。这里的“雪窗”和“梅”形成了清寒、孤寂的画面,而“两三花”则增添了生机与希望,使得原本冷清的场景变得生动起来。 2.
《负薪图》是明朝龚诩的作品,描绘的是会稽愚妇厌夫贫,辞去何曾愧失身。富贵自期年五十,买臣亦是一常人。下面是诗句: ``` 会稽愚妇厌夫贫,辞去何曾愧失身。 富贵自期年五十,买臣亦是一常人。 ```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译文: ``` 会稽有个愚笨的女子嫌弃丈夫贫穷,辞去丈夫却并不感到羞愧失去身体。 她期望自己能富贵到五十岁,买臣也是普通人。 ``` 对这首诗的赏析:
【注释】 叠叠:层层,重重叠叠。劳:劳累,辛苦。不平常:非同寻常。长号:大声呼喊。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山中游览时,看到群峰叠叠、水滔滔的景象,感到十分惬意,于是忘却了往日的辛劳,只有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慨。诗中的“唯有不平常记得,每因感触便长号。”两句,是说只有这非同寻常的景色让人记忆犹新,每当有感触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发出长长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