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诩
永思亭为宗善赋 源发岷峨可滥觞,滔滔东注接扶桑。 最怜之子思亲念,个样渊深个样长。 注释: 永思亭:指作者的故乡,位于四川眉山。 源发岷峨:指岷江和峨眉山的水从源头流出来。 滥觞:指水开始流淌的地方。 滔滔东注:指水向东流入大海。 接扶桑:指水流到达大海。 最怜:最让人怜惜。 子:指宗善。 渊深:比喻宗善的品德深厚。 个样:这样、那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永思亭为家乡的宗善赋诗
【注释】 落花飞絮:飘落的花瓣和柳絮。岁晚:年老体衰的时候。相看:互相看着。独此君:只有你一个人。却忆:又想起。西斋:西厢房。清影:皎洁的月光。共论文:一起谈论诗文。 译文: 飘落的花瓣和柳絮纷纷扬扬地飞舞着,到了年老体衰的时候,我们只能相互看着对方了。然而,我又想起来了,在西厢房里那明亮的月光下,我们曾一起讨论过诗文。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作者袁宗鲁与友人在西斋(书房)里,月夜对饮
【注释】 秋况:秋天的景色。 岁晚:年老。 天寒木叶稀:深秋时节,天气转冷,树叶逐渐凋落。 敝庐无恙尚堪依:旧居虽然破旧,但还可以勉强依靠。 苦恋鱼羹饭:非常渴望吃鱼羹、米饭。 黄花:菊花。 【赏析】 《秋况》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作于公元849年。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以及在异乡孤独生活的感慨。 首句“岁晚天寒木叶稀”,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这时,天气转冷,树叶逐渐凋落
【注释】 题写竹赠陈九我:题写竹子,送给陈九我。淇园:淇园亭,在今河南安阳市。长孙枝:指柳宗元的儿子柳子厚,当时任柳州刺史。南州榻:即南楼,在今湖南零陵。月映南州榻:指作者在南楼的床上看到月光。高情:指高尚的情操、志向。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以题写竹赠给好友陈九我而作。诗中借咏竹抒怀,托物寄情,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全诗四句,每一句都紧扣一个关键词,如“竹”、“淇园”等。 第一句
【注释】 陈九:陈陶的号,唐代诗人。 邂逅(huò):意外相遇。 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 柴门:用树枝编成的简陋门户。 长安:指唐朝首都。 尘如海:形容长安城中车马尘土多,人声嘈杂。 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 水竹村:以水边竹林为标志的村落。 【译文】 我们不期而遇地饮酒一樽,清风明月映照在柴门上。 长安路上尘土飞扬如同海潮,我不愿到江南水竹村中去。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
林和靖观梅图 颓然醉貌古衣冠,酷爱梅花冒雪看。 疏影暗香吟已就,但知诗好不知寒。 注释: - 颓然醉貌古衣冠:形容诗人醉酒的样子,如同穿着古时的衣冠。 - 酷爱梅花冒雪看:表示非常喜欢梅花,即使在下雪天也要去看。 - 疏影暗香吟已就:在欣赏梅花的时候,诗人已经吟诵出诗句。 - 但知诗好不知寒:只知道欣赏诗歌的美好,却不知道外面的寒冷。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林和靖(即林逋)的《观梅图》中的一句
注释: 暮春时节,我客居他乡,心情忧郁烦闷。时光荏苒,转眼间已经过去很多,但那些景色却无法让我满意。我感叹自己在这忙碌之中不知不觉地变老,而春天的美景又只能在雨中匆匆一瞥。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客居他乡时的思乡之情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暮春有感”点明了主题,“客边情绪苦多违”则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心境孤寂的情感状态。接下来,“光景那堪过眼非”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易逝的无奈感伤
【注释】 1. 秋日寄袁宗鲁:诗人在秋天写信给袁宗鲁并表达思念之情。 2. 此身憔悴如秋叶,每见凉风只欲飞:诗人自比为“秋叶”,形容自己憔悴不堪;每当看到凉风,便有归家的念头,想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 3. 想得故人新酒熟,应培黄菊待侬归:想象着老朋友酿好了新酒,等着我回去品尝;期待着回家后与亲人共度美好时光。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思乡的抒情短章。前两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首先要读懂全诗,把握其思想情感,然后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 “林下渔樵平日侣,雪中梅竹岁寒交”的意思是:林下的渔夫与樵夫是平常的伴侣,雪中的梅花竹子也是岁寒之交的朋友。诗人以“林下”“雪中”,写出了环境的清幽,以“平日侣”“岁寒交”写出了人的高洁品格。 “幽居剩得春风力,不放红尘过小桥”的意思是:我住在这僻静的地方还有春天的余威
鹦鹉 身系雕笼翠羽摧,故山千里梦中回。 如何性识夸灵慧,不悟能言是祸媒。 注释:鹦鹉被关在笼子里,翠绿的羽毛被摧残,只能在梦中回到故乡的山水。鹦鹉虽然聪明灵巧,但不知道它的能言善辩是祸害的根源。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鹦鹉命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束缚、压迫的厌恶。鹦鹉被关在笼子里,只能看到美丽的景色,却不能享受自由的生活。诗人通过鹦鹉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