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诩
解析 首句 “独步出城光景暮,村居处处起炊烟。” - "独步出城" 表示诗人独自走出城门。 - "光景暮" 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给人以宁静、孤独的感觉。 - "村居处处起炊烟" 描述的是乡村的生活气息,炊烟袅袅上升,表现了乡村的宁静和生活的日常。 次句 “团圆未见月离海,历落已看星在天。” - "团圆未见" 暗示作者期待团圆,但未见到家人。 - "月离海" 使用了一个生动的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与主旨,然后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及艺术手法,最后结合诗歌的思想感情来回答。 “多君积学富才贤,文采风流属少年。”诗人在送别朋友时首先称赞了这位朋友的学识、才华。“文采风流”是说这位朋友的文采飞扬,风度翩翩,有儒雅之风。“属少年”是说他年纪尚轻,年轻气盛,富有朝气。 “拙句每成劳属和,苦心无诉赖相怜
【解析】 本诗是一首送别之作。“四十馀年吾道穷”,诗人感叹自己一生坎坷,仕途艰难,已经四十余年了,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却始终没有实现,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家山杳杳徒劳梦”,诗人在梦中常常回到家乡,然而,家乡遥远而模糊,无法实现,只能白白地做白日梦罢了;“事业茫茫总付空”,诗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但最终一事无成,只好将这一切付之东流;“自谓此情唯吾有,岂知今日与君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孤舟夜泊吴塘渡”一句的意思是:夜晚在吴塘渡口的孤船上停泊下来。“两岸秋风响荻花”一句的意思是:两岸的芦苇荡在秋风中沙沙作响。“宁海驿潮开画舫,古娄城戍咽悲笳”一句的意思是:宁海驿站的潮水上涨了,船开了出来,古代的娄城城楼上传来了悲笳声。“雨声一夜不离枕”一句的意思是:雨声一直伴随着我一夜没有离开过枕头。“客虑万条都在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理解作答,同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逢莫叹二毛侵”一句是说:相逢时,不要叹息两鬓已白发如霜;“共喜羁禽返故林”是说你高兴得连声叫好:鸟儿都回到了自己的树林;“因与对床谈往事”意思是:于是我们一同坐在床上谈论往昔的往事;“不知击节起长吟”的意思是:不知不觉地拍着大腿
注释: 1. 送袁兄宗鲁入京:送你的哥哥袁宗鲁到京城。 2. 少小论交至老成:从小一起交游,等到我们老了才真正成为知音。 3. 悲欢离合几关情:悲欢离合之间,有多少事情触动了我们的心弦。 4. 桑榆正拟同幽赏: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打算一起去欣赏美景。 5. 书剑那知复此行:谁知道这一趟去京城是为了什么? 6. 膝下苦违头白母:母亲年岁已高,我无法陪伴在她身边照顾她。 7. 囊中况乏孔方兄
注释:明月清风的境界宽广,不栽种普通的植物只种琅玕。 庭前除草剩有三湘的意韵,枕席簟褥能无六月的寒气。 时常看见啄苔来的是缟鹤,每会惊骇到是拂石舞动的青鸾。 故人的诗画都清绝,可能得到频繁地借来观看。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对陈羽伯画竹居图的喜爱和欣赏。开头两句写竹居环境之幽雅;第三句写竹居主人高雅不俗,第四句写出居者所处之夏景,第五句以白鹤、青鸾比喻主人高洁,第六句写竹居主人的生活情趣;末句用典
这首诗是一首感怀之作,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留恋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首句“任水湾湾南北流”,描绘了任水湾的自然景象。任水湾位于江南水乡,水流纵横交错,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句诗通过“湾湾”和“南北流”两个关键词,展现了任水湾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特征。 第二句“人家多住竹林幽”,进一步描绘了任水湾的环境。这里的人家多住在竹林之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竹子翠绿欲滴,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给好友陆仲孚的。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1. 康王宅畔旧比邻,樽酒相违二十春。 康王宅畔旧比邻,意思是在康王的府邸附近曾经有邻居,这里指的就是陆仲孚。樽酒相违二十春,指的是二十年前他们一起喝酒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 2. 俗态已翻千百样,故交今失几多人。 俗态已翻千百样,意思是社会风气已经发生了千百种变化,这里指的是时代变迁带来的社会变化。故交今失几多人
【注释】 1. 江上一壶新熟酒:指陆德深刚从外地回到故乡。2. 担头数卷圣贤书:陆德深回家时,把从外地带回的书籍放在肩上。3. 也知无计留归棹:意思是说,虽然知道无法留住他回乡的船桨,但仍然希望他能够回来,因为家乡很想念他。4. 未卜何时过草庐:意思是没有确定他什么时候会来拜访我的草舍。5. 子弟匆匆方惜别:意思是看到陆德深匆匆离去,才感到惋惜和不舍。6. 烟波渺渺正愁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