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诩
梅花 其二 梅花傲骨,冰肌玉质,冰雪中的铁石般坚韧。它不屈不挠,毅然地孤立地抵御风霜。 高洁的情志却害怕行人折断枝条,不愿横枝轻易出墙头。 注释: 1. 梅花:一种在严寒中盛开的植物,通常被用作比喻坚强、纯洁或高雅的人或事物。 2. 冰雪姿容:形容梅花的形态与颜色如同冰雪一般纯净无瑕。 3. 铁石肠:形容梅花的内心坚硬如铁石,能够承受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4. 毅然孤立拒风霜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镜里容颜奈老何,流光瞬息易蹉跎。 镜中所见之容颜,终归无法抗拒岁月流逝之无情,时光荏苒,转瞬即逝。 却嫌白发无公道,偏使愁人分外多。 对于年事已高之人,白发本为自然现象,但为何却让人感到不公平,使得忧愁之人更加感伤。 注释分析: - 镜里容颜奈老何:镜中的容颜无法抗拒岁月流逝。 - 流光瞬息易蹉跎:时光荏苒,转瞬即逝。 - 却嫌白发无公道:对于年老之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此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释并给出注释、赏析,然后分析其表达技巧。“斗星初转建寅标”,斗指北斗星,建寅是古代的建寅历法,建寅为木星行经的方位,故以斗星初转,暗示木星运行到正北方位;“已见春风在柳条”,“已见”即出现或显现的意思,春天来临,天气渐暖,柳枝发芽,柳絮飘扬,故说“春风在柳条”;“堪叹鬓边新白发
狂澜万仞涌银山,坐见倾危瞬息间。 舟子惯施侥幸术,满张风幔意如闲。 注释:浪涛万丈如同山峰一般汹涌澎湃,我亲眼目睹了它的倾覆和崩塌。船夫们习惯了在风浪中寻找机会,他们用帆布将船帆拉起,仿佛一切都很悠闲。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狂澜万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类智慧和勇气的赞美
注释: 墨竹赠陈存诚其二:一别知心几许时,每因风月寄相思。 定知诗骨秋来瘦,应似霜馀翠竹枝。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通过题咏墨竹,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诗以“墨竹”为题,描绘了一幅清雅高洁、幽雅静美的图画。 首句“一别知心几许时”,诗人表达了与知己分别后的思念之情。这里“知心”指的是彼此心意相通的朋友,而“一别”则是指与朋友的别离。诗人用“几许时”来表达自己对这段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解析】 这是一首即兴诗,写诗人对故地旧居的怀念。首句“昔年曾住”是诗人在娄江居住时的景象,第二、三句写现在回到娄江时所见景物已大不相同,四、五句以梅花喻旧日之人,抒发了诗人对故地旧居的怀念之情。 【答案】 译文:从前曾在娄江边居住,看到几株杨柳树,正盛开着娇艳的春花。如今我回来后,看到的是一片荒凉景象,只有梅花依然傲然绽放,似乎还认得出当年的人。 注释:归:归来。娄江:水名,源出今江西吉安市
【注释】: 九秋:指深秋季节。 寒江:指深秋时节的长江。 钓竿:钓鱼用的竿子。 生:同“伸”,露出来。 石崖边:山崖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绝句,写景中寓含着作者对故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霜清木落”点明季节,为下文作铺垫。“九秋”即深秋季节,此时霜降,树叶凋零,一片萧瑟的景象。“十里寒江罩晚烟”,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山水画面:深秋时节的江水寒冷而寂静。远处的江面上弥漫着薄雾
双竹图为陈止庵赋时余归玉峰是夕寓其馆 难弟难兄一样清,襟怀同抱岁寒情。 夜来醉倚南州榻,爱听风前佩玉声。 注释: 双竹图:指画有竹子的画卷。 止庵:陈止庵的号。 玉峰:即玉霄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 南州榻:指陈止庵的居所。 南州:指南方地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陈止庵所作的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描绘画面,展现了两位兄弟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共同怀抱的岁寒高洁之情
【注释】 墨竹:指画的竹子。陈存诚:即陈师道,字无己(一说字季陵),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北宋诗人,有《宛陵文集》。 雨梢风叶夜飕飕:雨打在竹梢上,风吹过竹林里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像夜里刮起了大风
【注释】 题画竹石二首:题写在画上的两首诗。 其一:第一首。移兰棹(zhào,船桨):把画舫的桨移动开些。茗溪:地名,产茶的地方。天寒日欲西:天气寒冷,太阳快要落山了。 竹枝:古曲名。歌罢:指歌声已经唱完。风正急:风声很急促。乱云生处:乌云密布的地方。鹧鸪啼:鹧鸪鸟的叫声,这里借代杜鹃鸟。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游历山水时的即兴诗作。全诗四句,意境清旷,笔力遒劲。诗人先从自己游历的景色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