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
译文: 大水淹没武信二首早春的布谷鸟叫声,预示了春天的到来。然而,农民们却因为天旱而迟迟种不上地。突然之间,天气变化无常,接连下了两周的大雨。半夜时分,河水已经涨到了堤岸之上,一决堤,就来不及抵御洪水的侵袭。 贫苦的百姓没有灯光,只能下床后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甚至跌进水里。清晨,他们登上屋檐的树梢呼唤救援,但房屋的脊梁被洪水淹没了踪影。有时候,舟船和车马也会受到这场灾难的影响
诗句逐句释义 1. 丹砂山中期,交梨海上约: - 丹砂山:指的是位于中国南方的丹霞地貌,以其红砂岩和红色土壤为特征。 - 中期: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或某种境界的开始。 - 交梨海:可能指的是南海或东海,“交梨”可能是一种珍贵水果或植物的名字。 - 约:这里可能是一个动词,表示约定或相约。 2. 崎岖九折坂,准拟一丸药: - 崎岖九折坂:形容山路非常险峻,有九个曲折。 - 一丸药
【注】: 1. 同邓使君赏双头牡丹:与邓使君一起欣赏双头的牡丹花。 2. 兼金必贵双:双重的金(黄金),一定珍贵。 3. 珏玉不独只:双头的玉,并不只有一只。 4. 嫣然彼丛生:双头牡丹在花丛中显得美丽。 5. 佳处亦求匹:美好的地方也寻求匹配。 6. 沙寒水成练:沙漠中的沙土寒冷,就像白色的绸缎。 7. 雪洞山立壁:雪山上的洞穴像是直立的墙壁一般。 8. 春回小洛阳:春天回到小小的洛阳城。 9
黎墨 少休大夫封,应梦上公禄。 向来岩壑姿,高节媲青竹。 低徊文绣地,自谓迁进速。 迩者为客卿,翰苑文史足。 炎炎虽可鄙,炳炳有足录。 一朝污浊流,钱券满吾蜀。 童山要进取,万石压车轴。 通侯宠富民,都尉侈搜粟。 虽蒙须臾荣,不盖平生辱。 社栎乃天全,不及不才木。 春秋戒求名,吾诗纪山麓。 【注释】 少休:指年少时得遇知音而受荐拔。 封:授官。 岩壑:山涧、山谷,多指隐居处所,这里泛指山林。
【诗句释义】: 1. 荷花湖上船,松影沙外渡。 2. 松行又九里,凉藓引深步。 3. 石桥枕溪斜,中有入山路。 4. 意行忘屈曲,拄杖扣层户。 5. 入门已欣然,但恐所见阻。 6. 更须上高楼,霁影蒙薄雾。 7. 急风层巅起,雾破山缺处。 8. 青林一点明,炯炯白鸟度。 9. 独坐不须禅,山水得妙悟。 【译文】: 1. 在荷花湖畔,乘坐小船泛舟而行,远处可以看到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湖面上;再向前走
以下是对《秦城二绝》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堑成雉堞绕蚕丛,汉栈分明蜀徼通。” - “堑成雉堞”描述了城墙已经修建完成,周围环绕着防御工事。 - “雉堞”是古代城市中用于防御的建筑,这里指的是围绕城墙的矮墙。 - “蚕丛”可能是指古代四川地区的一个地名,或者是某种象征性的事物。 - “汉栈分明蜀徼通”则表达了从汉代开始,蜀地的边界就已经清晰可见了
王显之求名,其子曰忠厚曰忠恕。 有子固可贺,无子谁为羞。 尧圣传世念,厉丑似己忧。 有子与无子,人事天为谋。 王家乌衣巷,叶叶追前修。 乃翁万卷书,一一手校雠。 厚恕命尔名,万金美田畴。 种德日复日,藨蓘期深秋。 字表名所出,远意孔与周。 陶公责端宣,晋人警师仇。 君家膝上郎,有如昔徐侯。 岂有卑微休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建所作,其原文如下: ``` 人日集蟆颐视堰, 大江拆两股,小江分一支。
【注】千叶梅:指梅花。 荼蘼薰肌屑沉水,郁李注脸匀丹砂。子真吴市变名姓,仙种自是成一家。 荼蘼(méi):一种植物,花期在春末夏初。 薰肤:用花瓣熏染皮肤。这里指梅花的香气沁人心脾。 沉水:指沉香木所制的水。沉香木有香味,入水后香味不散。 郁李:即李,又名杜,是一种树木。 丹砂:一种矿物,呈朱红色,古人认为能入药治病,也有用来炼制丹药的。这里指梅花颜色鲜艳如丹砂。 吴市:即吴都(今江苏苏州)
注释: 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境内。 花开归去客:形容春天的杜鹃花开时,诗人思念故乡,像鸟儿一样离开故乡返回家中。 在船:指诗人乘坐的船只在江上行驶。 人道云安有杜鹃:传说中杜鹃鸟叫声凄厉,能传千里之外,故有“杜鹃啼血”之说,这里指的是杜鹃花盛开的景象。 峡山无路续百丈:指瞿塘峡两岸峭壁陡峭,道路险峻如百丈高。 胡猕上树拊联天:形容猴子在树上攀爬,仿佛与天空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