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杰
诗句释义: 1. 泣别监州隔死生,薄云兹义更何人。 - “泣别”表达了离别时的悲伤情感。 - “监州”可能指的是地方官员或州长等地方长官的职位,这里用来象征某种官职或责任。 - “隔死生”意味着双方之间隔着生死之界,表达了深切的不舍和思念。 - “薄云兹义”意指虽然距离遥远,但这份恩义(指某种关系)仍然存在或延续。 - “更何人”表示除了自己外,似乎没有其他人能够理解这份情感或承担这份义务。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旅舍灯 荒居雨醒已昏黄,败壁张灯四散光。 相待村炊同坐久,更陪幽梦入更长。 屋头鸡唱惊孤枕,门外马嘶催晓装。 僮仆告行吾亦去,空房留尔重凄凉。 注释: - 荒居:形容诗人在旅途中的住所简陋而荒凉。 - 雨醒:指在雨中醒来后的心情或状态。 - 昏黄:形容光线昏暗不明,可能是指天色将晚或夜晚的景象。 - 败壁:指墙壁破损破旧,可能暗示生活的艰辛和环境的恶劣。 - 张灯
蜘蛛 倦倚阑干小院东,蜘蛛惊雀堕虚空。 细看缕缕挂枝上,旋复丝丝收腹中。 偶尔得生诚险道,幸而不堕赖无风。 如何薄相才安迹,便欲经营网众虫。 注释:蜘蛛在庭院的东面,慵洋洋地倚靠在栏杆上。当它发现一只惊飞的雀子时,立刻从空中落下,悬在空中。仔细一看,它的蛛丝细细地挂在树枝上,然后又迅速地收进了肚子。有时候,它好不容易才得到一条活路,真是危险极了;幸好它没有坠落下来,多亏了那股微风。但是
注释: - 目断天鹅影不留:指天鹅飞过,但影子留在视线之外,无法捕捉。 - 梵风:佛教的法风,这里可能指的是寺庙里吹来的风。 - 鹫峰头:指山名鹫峰,位于杭州。 - 四大无窗壁:指寺庙没有窗户,四面都是墙壁。 - 散诞当年个野牛:指野堂和尚曾经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就像一头自由自在的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历杭州时送给野堂和尚的赠诗。首句“目断天鹅影不留”,诗人远望着天鹅飞过的山峦
荷花 鼓角声中璧月光,竹舆十里绕横塘。 碧摇仙子凌波袜,红散天丝织锦裳。 仿佛若耶溪上路,栖迷太华井边凉。 入城不觉东方白,吹散一身风露香。 注释: 1. 鼓角声中璧月光:在鼓角声中沐浴着月光。璧光,月的光泽。 2. 竹舆十里绕横塘:乘坐竹舆(即小船)在横塘(水塘)边游玩了十里路。竹舆,用竹子做的小车。 3. 碧摇仙子凌波袜:如同穿着凌波袜的仙女那样在水中晃动。碧摇,形容水面波动的景象。仙子
注释: 丫头岩:形容山崖陡峭,如同一个小姑娘。 丫头不是女丫鬟,把作坚牢担拄看。 撑定东南天半壁,镇教双耸碧云端。 译文: 丫头岩,就像是一位小姑娘一样,屹立在东南方向的山壁上,坚韧地支撑着大地。 它像是一座双峰并立的山峰,高耸入云,直插云端
【注】黄制:即黄巢,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山谷:唐宋时期江西新淦(今江西)一带的别称。簪缨:古代官吏戴的冠饰。学文能绍志:指二子学习了父亲的文学才能,继承了父亲的志向、事业。一官拜命竟辞荣:一个官职任命下来后,就辞去了荣耀。琴斋:指书房。钺阃:泛指将军。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纪念父亲而作,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全诗通过描绘诗人父亲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的才华、志向和品质。同时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王柏所作,表达了他对家族成员行为规范的不满和对宗族治理的担忧。 我们来看第一句“每慨人无善后图”,这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评。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规划,这反映了一种普遍的道德沦丧现象。 第二句“荡然家检亦何疏”,进一步揭示了这种风气对个人品德的影响。家庭纪律松弛,导致个人品行败坏,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 第三句“眼前漫不知由己”
“一门孝友古难为,坚苦端凝更自持”。 徐元杰在诗中描绘了一家三代的孝道精神,展现了古代家庭中对孝道的重视和践行。这种孝道的精神在当时社会尤为突出,是值得人们学习和传承的美德。同时表达了对于坚持自己信仰和原则的人的赞美,强调了坚守正道的重要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赠日者李成斋》。下面是逐句翻译: 1. 谭天玄彻李成斋 - "谭天"可能是指一种自然现象(如天空、天气等),"玄彻"意味着深远且清晰。这里可能是在形容天空的景象。"李成斋"可能是作者的朋友,也可能是一位天文学者。 2. 豫讯东风著早梅 - "豫讯"意为预先通知或预报。"东风"通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因为春天常常是温暖和煦的。"著"在这里可能是指开花,即梅花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