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似道
竹 卢仝茅屋顶有桃和李,杜老草堂依柳梅。我渴望四季都能互相照应,小窗时时为君打开。 注释:竹:竹子。茅屋:用茅草盖成的屋子。杜老:指杜甫,唐代著名诗人,晚年居于成都草堂,种柳植梅。相照映:互相映衬。时:时常。此君:这里指诗人自己。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的一节。诗中表达了对友人草堂的赞美之情。开头两句直接写景,点明了友人草堂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第三句抒发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注释】 消山:即西山。偃蹇(yǎn jiān):形容高大挺拔的样子。 湖碧:指西湖,因湖水碧绿而得名。 夫人:此处指作者妻子。 此恨:这桩恨事。 怪尔鬓云非旧色:你的头发里已没有从前的发丝了。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妇人思念丈夫的心情。首句以“消”字起兴,点明时令,暗示出诗人当时在西山,看到湖边景物,触发了对远别妻子的怀念之情。第二句是说,妻子因为丈夫长期不在,心里十分难过,但是又无可奈何
以下是对徐似道的《为刘改之作五首》的逐句翻译、赏析和解释: 1. 诗句翻译:江西诗社长久地衰落,直到晚年才得遇一人——刘改之。 - 译文:江西诗社长期衰退,直到晚年才遇见刘改之。 - 解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刘改之的赞赏,认为他的到来如同久旱逢甘霖,使得诗社重焕生机。 2. 诗句翻译:不去攀登岭头,却把衣钵交给他人,这是何苦呢? - 译文:不去攀登高峰,却把衣钵传给他人,这又有何意义? -
闭门长安十日雨 闭门长安十日雨,车马不来蛙黾多。 若往澹然应子是,作商声者必君歌。 注释:长安在古时候被称为“长安”,因为这里是古都。十天的连续下雨,使得道路上的车马稀少,田野里的青蛙和鸣虫也变得多了。如果你要前往那里,那么一定是因为你心中有那份淡然和宁静。当你吟唱着这首诗时,那些声音就像是古代的歌曲一样,一定会让你感到愉悦与自豪。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十天连绵不断的降雨景象
【注释】 硐岭樵歌:指樵夫在山岭中的歌声。 黄山东南数十里,芙蓉削翠连云起:形容山峦起伏,山峰如芙蓉一般青翠欲滴,连绵到云霄之上。 萧萧褐褐三五群,生薪半肩歌不止:一群群的樵夫在山上忙碌,他们肩上扛着柴火,唱着歌,歌声此起彼伏。 石径迢迢云外行,烟雾满地穿林坰: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行走,穿过层层叠嶂的森林,只见云雾缭绕。 圣世不须紫芝曲,息担击壤歌太平:在这个盛世之中,人们不必追求仙丹妙药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萋萋墙根荠,采掇盈一襜。” - 解释:描述了荠菜生长在墙根底下的情景。荠菜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其叶子鲜嫩多汁,常被用来采摘食用。这里用“萋萋”形容生长旺盛的荠菜。 - 译文:墙根处的荠菜长得茂盛,我摘了一车。 - 关键词:墙根、荠菜、采掇、襜 - 赏析:通过描写荠菜的生长状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艰辛。 2. “破白半浮糁
一生能著几两屐,万户何如千首诗。 竹隐在傍须径造,醉乡有路莫他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设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艺术和自然的独特见解。诗人认为,人生的追求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满足和精神的自由。因此,与其追求万户之家,不如拥有千首之诗,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同时,这首诗也提醒人们,生活中应该注重内心的修养和情感的陶冶,找到属于自己的“醉乡”
【注解】: 屐(jī):古人穿的一种鞋,形如方头履,四周有齿。 刘氏:《新唐书·刘禹锡传》云:“元和中,坐《连昌宫词》,贬朗州司马。” 改之:指刘禹锡在被贬谪期间所作诗篇的修改。 竹隐:隐居山林的隐者。 径造:直接进入。 醉乡:指沉醉于酒乡之中。 他:别的、不同的。 “竹隐在傍须径造”一句意谓隐居山林的人就在你身旁,你应当直接进去,不要绕道而行。 赏析: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
【注释】: 1. 五首:《全唐诗》收有刘禹锡《和柳柳州寄赠张籍》诗,共五首。此为其一。 2. 风:指春风。 3. 客袂:游子所穿的衣袖。 4. 甘露:甘露寺,在今陕西周至县。 5. 半山:指山顶的一半。 6. 林鸟觉:指林中鸟听到。 7. 新句:新的诗句。 8. 人间:世间。 9. 赏析:这首诗是刘禹锡和柳宗元唱和的名篇。第一、二句描写了春风吹拂着诗人的衣袖在甘露寺游览的情状;第三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蒲圆蒲相将结僧厦,荷叶蒲茸绿相亚。 浮花浪叶自飘零,小院回廊正潇洒。 叶如青幄花成茵,细腰起舞来送春。 纸光如银墨如漆,落笔四座惊有神。 轻衫短帽付馀子,花前醉倒输闲人。 注释: 1. 蒲圆蒲相将结僧厦:蒲团与蒲苇相互交织,形成僧人的小屋。 2. 荷叶蒲茸绿相亚:荷叶和蒲苇的绿色相互交错。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