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似道
诗句: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 译文:如果不去庐山欣赏美丽的风景,那么就会辜负了自己的眼睛;如果不品尝美味的螃蟹,那么就会感到肚子的空虚。 注释:在这首诗中,“目”和“腹”分别代表眼睛和肚子,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辜负”一词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 赏析: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写自己游览庐山、品尝美食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注释】 装太和:指唐朝宰相李林甫,字太和。米纲:指唐玄宗征讨安史之乱,以粮草为重,因此征调了大批民夫。加尔肤:一鞭打。万刃划吾腹:形容征调的民夫很多,像刀剑一样在身上划过。就令猛于虎:意思是说,即使他再厉害,也不忍心吃他的肉。世无冷镬汤:意思是说,世上没有冷锅少水,形容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邑尽活地狱:意思是说,整个县城的人都在地狱里受苦。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揭露了唐朝后期宦官
【注释】: ①红漆楼船黑占牌:指官船,有红漆装饰的楼船。红漆、黑占牌,都是古代官府船只的特征。 ②渔翁一见便惊猜:意思是说,当官船驶来时,渔夫们见了就惊慌失措,以为是要抓他们去交差。 ③打官水交道:意为与官府打交道。 ④撑入芦花唤不来:意思是说,官府船只驶来后,渔夫们撑船进芦苇中躲起来,但官府船只却无法把渔夫们叫出来。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官场与民间矛盾的小诗。诗中通过“舟中”这个小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提示和要求,进行赏析,赏析时抓住关键词句,并结合写作手法、思想情感等进行分析,注意用简洁的语言点出自己答案。本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雾气缭绕三日不散的景色。首句中“宿雾酿成”是说雾在夜间积聚,到了早晨才消散;“酿成”二字写出了雾气的浓重。第二句写晓风扫去云霞,雾气散尽,诗人从梦中醒来。后两句写院宇落花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然后分析诗中的意象即可。 第一句“黄昏茅店带星入”,意思是傍晚时分,茅草店里的星星随着星光一起进入了夜色中。第二句“清晓竹舆蒙露行”,意思是清晨,竹制的车子被露水覆盖着出行。第三句“客路三千年五十,对人犹说是归耕”,意思是客旅的道路长达三千多年
《莼菜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徐似道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诗句、译文和注释,以及对其的赏析: 1. 诗句释义: - 千里莼丝未下盐:描述了莼菜生长在千里之外,还未经过加工就已呈现美味。 - 北游谁复话江南: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北方的游子们是否还能讲述江南的故事。 - 可怜一箸秋风味:描绘了秋天的味道被误传为莼菜的独特风味,增添了一丝幽默感。 - 错被旁人苦未参
【注释】 1. 翰林帐下饮羊羔:指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句。 2. 客子骑驴渡灞桥:灞桥,在今陕西西安市西,是古时长安通往东都洛阳的交通要冲。 3. 莫似灵鳌笑浮蚁:指庄子《逍遥游》中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奚以异乎?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化。”意思是不要像那巨鳌嘲笑蚂蚁那样渺小
诗句原文: 看山每恨眼不饱,上马岂知程可贪。 还我一筇双不借,缓从云北过云南。 译文: 常常因看山而感到眼睛不够用,上马时也未曾想到路程的漫长。 将那根竹杖归还给我吧,不要在云的北面慢慢行进,而是要在云南的南面轻松前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旅行途中所见美景的无限向往与珍惜之情。首句“看山每恨眼不饱”描绘了诗人在观赏山景时,因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诗句释义】 1. 瓶中梅花:指梅花在瓶子里面,因为梅花香气扑鼻,所以被放在瓶子里面。 2. 可怜玉雪不供愁:玉和雪都是白色,但玉的洁白是天生的,而雪却是后天形成的。这里用“玉”和“雪”来形容梅花的洁白,同时“不供愁”意味着梅花的洁白可以驱散人们的忧愁,使人感到快乐。 3. 似倩诗翁作□□:这里用“倩”字表示希望或请求,意思是诗人希望有人能够描绘出梅花的美。 4. □□此君虽强项,岁寒相对却风流
偶题 【注释】: 1、“高眠”二句:指隐居的生活。高眠,安闲的睡卧。清斋,幽静的斋室。 译文: 年老后不再为功名之事所牵挂,只在高眠之外只求一个清幽的斋室。 偶然间种了竹子,却因它生事而多有烦心,风过叶落扫过余下的还积满阶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小诗。首联写自己年老后已不再为功名所牵挂,只是安闲地睡卧;颔联写自己在高眠之外,只是求一个清幽的斋室;颈联写因为偶然间种了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