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及之
诗句原文: 湖边谁摘芡,轻度藕花风。 贪得鸿头去,惊他雁序空。 译文: 在湖边,是谁在轻摘那芡实?微风中,轻柔地吹动着藕花。人们贪婪地追逐着鸿鹄的踪迹,以至于惊飞了成行的雁群。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湖边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首句“湖边谁摘芡”设定了场景,使人想象湖边的宁静与和谐。第二句“轻度藕花风”,则细腻地描写了春风拂过荷花的情景
【注释】龟:乌龟,比喻隐士。支床:指受辱。曳尾:喻屈身事人,不求仕进。 译文: 乌龟筑巢,自我为巢,年久的窝已与莲蓬相连。 支撑床榻尚能忍受屈辱,拖着尾巴还敢忍受嘲讽。 赏析: 诗的首句以“藏六自为巢”起兴,写隐居者不图荣利,只求安居而已,这是诗人对当时许多志士仁人的共同心态的概括;次句承上启下,写自己与莲蓬相依为命,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和性格。第三句是说,我虽然支撑着床榻,但仍然能够忍受屈辱
注释: 鸂鶒濑:水鸟的叫声。鸂鶒,一种水鸟,叫声清越。 打鸭惊鸳起,忘鸥得鶒驯。 打鸭惊鸳起,指打鸭子时,鸳鸯被惊起,比喻人做事过于急躁,会惊到其他事物。忘鸥得鶒驯,指忘记鸥鸟的习性,驯服了鸂鶒。 世间能去我,物外总输人。 世间能去我,指世间万物都无法去除我心中的烦扰。物外总输人,指世间万物都输给了我。 赏析: 这首诗以鸂鶒和鸥鸟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与超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鉴赏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组织不当,使用词不准确。此题中“落水浮寒石,看痕记旧汀”,写秋水映照下,石头上的倒影,以及自己记忆中的旧时的汀洲。“蓼岸”三句写诗人在蓼花盛开的季节,来到江边
诗句原文:九转多洄洑,觞行得演迤。 译文:九曲黄河水流曲折,酒杯行走在蜿蜒曲折的河道中。 注释:九曲是指黄河的多个弯曲部分,河水在这里回旋往复。多洄洑意味着河流中有许多曲折的地方,使得水流变得复杂且多变。觞行指的是酒杯在河流中的行进,演迤形容其行进的方式和路线。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通过对黄河九曲的描写,展现了黄河的自然之美。同时,通过对酒杯行进方式的描述
注释: 濠上:指濠水的边上,这里比喻水清的地方。观鱼要水清,爱鱼嫌芰剌。能了濠上乐,处世何必避。 赏析: 这是一首以观鱼的情趣来隐喻人世间的道理的诗。首句是说观鱼要水清,爱鱼嫌芰剌。这里的“观鱼”是指欣赏鱼儿自由自在游弋的意境,也暗喻诗人对生活、对社会的态度。而“爱鱼”则是指对鱼儿的喜爱,因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没有拘束和压力,就像人一样,应该活得轻松快乐。然而,当人们过于喜爱鱼儿的时候
. 根随波共蔓(根随波共) - 解释:指水生植物的根部随着水流而生长,与水面平行。 2. 花更水相亲(更水相亲) - 解释:花朵更加贴近水面,与水面亲密无间。 3. 鱼跃翻成出(鱼跃翻) - 解释:形容鱼类在水中跳跃时掀起的水花和波浪。 4. 微光解照人(微光解) - 解释:微弱的光线照亮了周围的环境。 5.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菱角生长环境的描述,展现了其与水共生的特性
盘矶 新月当沈钩,香芹抵垂饵。 矶上坐移时,水清鱼自戏。 注释:新月挂在天上像一把弯钩,鱼儿爱吃的香芹菜被放在钓钩上。我坐在盘石上等待了很长时间,水面清澈,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将盘中的香芹菜与水中的鱼儿进行了巧妙的对比。新月如钩,代表着夜晚的到来,而盘石上的香芹菜则成为了诗人等待的象征。诗人坐在盘石上
【注释】柳桥:指女子的腰身,比喻柳丝。 【赏析】这首诗写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她因愁苦难画,所以无法画出自己的愁苦;她因害怕系书,所以不敢去系书信;她也因过时低拂袖,所以无法拂袖而去。全诗以女子的口吻抒写相思之情,情思缠绵,婉转凄美
注释: 1. 芝泉:指泉水,也指山泉水。 2. 千筒汲:用一千筒来汲取山泉水。 3. 谁知一线通:意思是说不知道山泉水是如何流出来的,只有一根线能够通达。 4. 泉今人惜重:现在人们珍惜泉水,认为它是珍贵的。 5. 走卒与儿童:指普通百姓和小孩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泉水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泉水的清澈、珍贵以及人们对它的珍惜,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泉水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