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及之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首句“半生经吏竞分阴” - 关键词: 半生、经吏、竞分阴 - 释义:描述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官场上奔波,为官吏们争夺时间(阴)。 - 赏析:这句表达了作者长期在官场中奋斗的辛劳和无奈,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官场生活的感慨。 2. 次句“奏牍三千几汗青” - 关键词: 奏牍、三千、汗青 - 释义:形容书写的公文数量众多,以至于汗流浃背(汗青是形容因劳累而出汗)。 -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佛教修行和禅宗禅理的诗。下面逐句进行释义: 1. 清乃王詹事女:这里的"清"可能是诗人对某个女性的称呼,"詹事"则是古代的一种官职,通常负责管理皇家事务。而"女"则表明这位女性与佛教有关。 2. 詹事家中灵照女: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这位女性是詹事家中的灵照之女,也就是她的家庭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3. 月圆会下祖师禅: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月亮圆的时候,她会在下祖师那里修行
喜德久从人使北来归 喜德,诗人的号。久从,很久从,指多年从军在外。 诗翁万里恰归来,涤面那无一点埃。 诗翁,指杜甫。万里,这里泛指远行。 那无一点埃,意谓洗面不沾尘土。 生马谙骑便武事,故京熟览动诗才。 生马,即良马。谙,了解、熟悉。骑马,指习武。武事,军事事务。 故京,指成都。熟览,熟悉、精通。动诗才,指擅长写诗。 别来我已成炊梦,此去君应悟劫灰。 炊梦,指做噩梦,喻为战事所扰。劫灰,佛教语
【解析】 此诗首联写德友远去长沙。次联写诗人对德友的关切,“甥”指外甥;“客”指外客;“怜生”是怜惜生命之意。三、四两句写德友远去后,自己孤身一人在异乡,怀念亲人,想念故乡。颔联中“湘山物色”“留新句”,既写出诗人的思归情意,也写出了德友的怀才不遇之愤懑,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德友的同情和关怀。颈联用典,写出德友远去长沙的缘由:出使岭南途中,为朝廷运送物资。尾联写德友离开长沙后,诗人遥想他的行程
这首诗是送别好友俊老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他深厚的情感。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天台自是金仙窟,而况师曾住惠因。 - 这是第一句,意思是说天台山本身就是一个修炼成仙的地方,更何况你在这里住了这么久,想必你也修得有了一些仙术吧? 2. 祖令全提馀作略,旧营重按想精神。 - 这里的“祖令”是指祖师的命令,“馀作”可能指的是一些其他的修行方法或技艺。这句的意思是说,祖师已经让你领悟了很多道理
中川席上送陈同甫 眼底男儿隘六区,似君豪气有谁如。 中原赤子头今白,天下苍生力未纾。 北阙有书流涕上,西山无地带经锄。 共谈世事何时了,劝子加餐返故庐。 注释: 1、眼底男儿:指胸怀壮志的男子。 2、隘:狭隘,狭窄。 3、似君豪气:像你那样豪迈的气概。 4、六区:这里指全国或整个中国。 5、赤子:古代对年幼无知的人的称呼,此处指人民。 6、加餐:请进食。 赏析:
【诗句注释】: 1. 乃翁壮誉动贤关:您(刘守之上舍)的名声已经震动了贤关。 2. 晚把州麾苦要闲:晚年辞去官职,想要过清闲的生活。 3. 细字尚陪灯火课:小字尚且陪伴着灯火下学习。 4. 淡书端要姓名攀:淡薄的书卷中,也努力地追求着名望。 5. 扶摇稳泛鱼三级:比喻仕途顺利,像鱼在水面上高高地游动。 6. 文采曾窥豹一斑:比喻才华出众,如豹身上的花纹一样绚丽多彩。 7. 舍弟若为同日喜
诗句输出:昨夜西风入楚扉,登临游子倦将归。 译文注释版:昨夜西风已经吹进了楚国的窗户,我登上高台远眺,作为游子的我,感到疲倦想要回家。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被西风吹进楚国时,登高望远,感受到自己作为一名游子的疲惫和思乡之情。诗中“璧廱未顿新书笥”意味着虽然新的书籍还没有整理好,但诗人的心情已经如同秋天的落日一般沉重,而“锦里还寻旧钓矶”则描绘了诗人回到家乡后,仍然怀念着曾经钓鱼的地方
注释: 1 长存一乐抵万金 - 表示一种价值或乐趣,认为它比黄金还要珍贵。 2. 百年谁肯放愁侵 - 意思是说,在百岁人生中,有谁会愿意让自己的忧虑、烦恼占据心灵? 3. 饭蔬饮水真吾事 - 表示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吃简单的食物,喝清水。 4. 怀宝迷邦岂本心 - 表示如果一个人内心充满宝物却迷失了自我,那他就不是真正的本心。 5. 桑户琴歌奚此极 - 桑户是指桑间之户,桑间是古代齐国地名
【注释】 1. 读却床头:指林定国读完了家中的藏书。 2. 时文元不费工夫:时文即应试之文章,这里指科举考试的文章。元,同“原”。 3. 关奇数:点额,是古代童生入学时的仪式,用墨点在额头上表示年龄。奇数,即指童生。 4. 焚舟合壮图:焚舟,是古人的一种说法,意为烧掉船具。 5. 去去秋风趋北阙:秋风指秋天的风,北阙指皇宫的北面门。趋北阙,指参加秋试。 6. 行行春色满西湖:行行,是行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