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及之
【注释】 《送余伯益知县》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宋代诗人黄庭坚。这首诗的译文是:建章门万户和千门,博闻强识如同你的才德自不一般。进入幕府向来争论推荐人才,弹琴而去一定知道名声传播。官居县令可以完成你的愿望抱负,闽中独有盐害没有分清。剖竹子乘着马车同臭味,愿寻求良策献与君王。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友人余伯益。余伯益,字公济,号景逸,江西吉水人(今属福建),曾任永丰尉
送黄元章秘书还馀杭待次荆门 蓬莱云色正飞浮,猛乞分符向玉州。 抵鹊信嫌三献辱,如虹肯要万金酬。 勋名不朽山为砺,轩冕随缘芥作舟。 却憾渥洼求汗血,不如天厩出骅骝。 注释:蓬莱:这里指京城长安,因唐代以“蓬莱”作为京兆的代称。 猛乞:猛烈地请求。 分符:授予官职。 抵鹊信嫌(yin xian):书信中有误会。 如虹肯要(qǐn yào)万金酬(chóu):好像彩虹一样答应给予万金作为报酬。
祝融七十二峰尊,诸老相望古道存。 二邵人才元有种,三湘风物向曾论。 郡侯名字祖鞭先,郡倅风流世有传。 更著广文铛脚坐,亦应略不傍华轩。 注释:祝融山是南岳衡山的别称,形容山峰高耸入云,众多,表示尊敬。诸老相望古道存,意思是许多前辈人物都以高尚的道德和学问闻名于世,他们的德行和成就一直被后人传颂。二邵人才元有种,指的是两位姓邵的人物具有天赋异禀的才华和才能。三湘风物向曾论
诗句解释 1 襄阳耆旧流风在,幕府文书并省馀。 - "襄阳耆旧":指襄阳的老一辈人士或文化人物。 - "流风":这里指的是他们的传统美德和风范。 - "幕府文书":指官府中的文书工作。 - "并省":减少,简化。 - "馀":多余的部分。 - 这句话的意思是,襄阳的老一辈文化人的传统美德和风范依旧存在,而官府中的文书工作量也因此大大减少。 2. 勿以修涂愁泛宅,不妨胜处憩安舆。 - "修涂"
送王子大知县 金闺通籍绾铜章,荔子黄时恰到乡。 僧夏相期尘外住,官期将趣橐中装。 倾心栖棘仇香地,侧耳鸣弦单父堂。 说着江西如故里,南城春色胜河阳。 【注释】 1.金闺:指代皇宫。 2.铜章:古代官印的铜质印章。 3.荔枝(lì zi):一种水果。 4.黄时:指农历五、六月份,是荔枝成熟的季节。 5.僧夏:佛教名词,指僧人的夏天。 6.将趣:即将启程。 7.巢棘:栖息在荆棘丛中的鸟。 8
【注释】 黄叔万:即张煌言,字玄箸,号鲁生。明亡后参加抗清活动,曾与郑成功在海上抗击清军,失败后被俘,坚贞不屈,后为清朝所害。黄叔万曾任浙江绍兴知县(知州),故有“黄知县”、“鲁名斋”之称。鲁生,即黄叔万的别号。公安、鲁斋:均指绍兴县。公安,古县名,今属浙江诸暨市。鲁斋,即鲁名斋,黄叔万的别号鲁生,也作鲁斋。 堂堂张也竟难为,一唯工夫鲁得之。 堂堂:形容声势大,气势雄壮。张也:指张煌言。一唯
送郑节卿赴新喻丞并呈李谏议 南漳抚字溢三年,当路文章喜荐贤。 鹤发有亲须禄养,鹗书无地足常员。 为丞盍过滕王阁,诣府欣依刺史天。 谏议恩深曾一顾,烦君为我道拳拳。 注释: - 南漳抚字溢三年:指的是在南漳地区实施的抚育政策已经超过了三年的时间。 - 当路文章喜荐贤:意指在政治道路上,喜欢推荐有才能的人。 - 鹤发有亲须禄养:意指年纪已高的老人,需要通过做官来维持生活。 - 鹗书无地足常员
用楼尚书韵饯同年曾寺丞守温州 三十三年同日喜,忆曾书札问淮堧。 造朝合究三千牍,出守聊违尺五天。 官舍君应思系马,家山我亦念斜川。 政成的有天官列,不拟攀辕拟执鞭。 注释: 1. 三十三年同日喜:指作者与曾寺丞在三十年前的一个相同的日子共同经历了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2. 忆曾书札问淮堧:回忆起曾经收到曾寺丞的书信,询问有关淮河的问题。 3. 造朝合究三千牍:在朝廷上一起研究处理了三千份文件
诗句输出: 共论隶古弄文漪,酌别宁忘载酒卮。 译文输出: 共同讨论关于古代的文事,离别时不要忘了带上美酒。 关键词注释: - 共论:一起讨论、谈论。 - 隶古:研究、探索。 - 弄:玩弄、玩耍。 - 文:文化、文学。 - 漪:水波纹、波澜。 - 酌别:离别时的饮酒告别。 - 宁:不要。 - 忘:忘记。 - 载酒:携带、带着。 - 卮:古代的一种酒杯。 - 去去:离去。 - 台中:指朝廷或官场之中
注释:郑仁叔(名不详)是作者的好友。长溪在今福建连城县境内,为闽西山区,风景秀丽。 清于道骨澹于僧:清高淡泊如道士般超脱; 海内忘形得此朋:四海之内忘却形骸,得到如此知己; 作县只如诗思苦,能官已被荐书腾:做知县如同吟咏诗歌一样辛苦,能够升迁已经是因为有人举荐; 下车搏虎真堪笑,入境无蝗定有称:下车就敢与老虎搏斗,到了当地就能治理好,没有蝗灾。这是比喻自己刚到任就敢于迎难而上,政绩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