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绍体
注释: 秋日里,边塞诗人在边关吟诵诗歌,书香四溢。弟兄们举杯畅饮,直到酒尽虞唐。 谁知道静处功夫大,消得方壶岁月长。 赏析: 此诗描写了兄弟之间在秋日的边关中相聚饮酒的温馨场面。首句写秋日边关的景色和氛围。二句写兄弟团聚,举杯畅饮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三、四句写诗人对这种关系的感悟。诗人认为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而能够度过漫长的岁月
【注释】 诸暨: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道中:旅途中。 杭越:杭州和越州,古时指浙江东部地区,后泛称江浙一带。 号牌头:驿站的站牌。 行客:旅行的人。 谋:谋划、打算。 春晴好天气:春天晴朗的好天气。 野花山鸟亦风流:野花山鸟都显得有生气,很有风度。 【赏析】 《题西林壁》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在西林寺游览时所见的景象。西林寺在黄州城东门外,风景十分优美
晓烟晴日过枫桥,桥面山尖春半娇。 一簇谁家嫩杨柳,淡黄襟带学宫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葛绍体的《诸暨道中五首》之一。下面将从译文、赏析和注释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1. 译文: - 在清晨的阳光下,我经过一座叫做枫桥的小桥。 - 小桥的桥面似乎在山尖处,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显得格外娇艳。 - 桥边有一片嫩绿的柳树,它们的淡黄色枝条像学宫的腰带一样柔美。 2. 赏析: -
诸暨道中五首 两畔绿杨卧碧溪,人家一带绿杨堤。 门开恰出市行路,山在屋头谁肯栖。 注释: 两畔:两边。 卧:倒卧。 碧溪:清澈的溪水。 人家:指村庄或城镇里的居民点。 一簇:一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绿杨、碧溪、人家和山峦的和谐景象。诗中的“两畔绿杨卧碧溪”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之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姚江舟中 睡觉舟行长半潮,暖风晴日媚春郊。 江边一带青林静,轻细莺声高柳梢。 译文: 在姚江河上乘船时,船行了大半路程才到达涨潮的位置。温暖的春风和晴朗的天气使得春天的郊野更加迷人。江边的绿色树林一片宁静,轻柔的莺鸟叫声在高高扬起来的柳树梢头回荡。 注释: 1. 姚江:即姚江,指中国浙江省境内的一条河流。 2. 长半潮:指船只行驶了一半的行程后到达高潮位置。 3. 暖风晴日媚春郊
【注释】: 乐清道中二首(一作王驾诗) 前浦归帆挂夕阳,傍船打鼓是渔乡。 居人却惯鱼虾贱,茅店晚厨春荠香。 译文: 前边小河里的渔船挂着夕阳回家去,旁边船上有人敲打着鼓在唱歌。 渔人熟悉这里的鱼虾便宜,他们把鱼煮在锅里吃,用荠菜做菜。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描写了诗人从浙江到福建的途中所见的渔村生活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情趣。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 第一句“前浦归帆挂夕阳”
东阳道中二首 溪头亭匾佳山水,水绕山围巷陌清。 晚向酒旗高处泊,画楼更点亦春声。 注释解释: - 溪头亭匾佳山水,水绕山围巷陌清。 - 溪头(地名,在东阳附近):指一个地名,位于东阳附近。 - 亭匾:指溪头亭的牌匾或标志。 - 佳山水:形容自然景色美好如画。 - 水绕山围巷陌清:描述溪流环绕山峦,街道小巷显得清新宁静。 - 晚向酒旗高处泊,画楼更点亦春声。 - 酒旗:指酒店的旗帜
寒雨路从岩涧出,晴天才见越山川。 谁怜昨日经行地,回首苍茫起暮烟。 注释: 1. 寒雨:指天气寒冷时的细雨。 2. 岩涧:岩石上的小溪。 3. 越山:位于中国浙江省的山脉,以险峻著称。 4. 经行地:曾经经过的地方。 5. 苍茫:形容景色辽阔、空旷。 6. 起暮烟:天空中出现薄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的景象和所感之情。诗的前两句“寒雨路从岩涧出
极目田畴似掌平,远山依约画难成。 天宽地大空明处,渐近稽山接帝城。 注释:极目远眺,田野一望无际,就像手掌一样平坦,远处的山峰轮廓朦胧,如同一幅难以完成的画作。在天空宽广、大地辽阔而明亮的地方,渐渐接近了稽山,那里是帝都的所在地。 赏析:诗人站在道中,极目远眺,眼前的景象让他感到震撼。田野一望无际,就像手掌一样平坦,这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那里有熟悉的土地,有亲人和朋友。远处的山峰轮廓朦胧
【注释】 1. “小雨山寒占麦秋”:意思是在山雨中,寒冷的气息笼罩了整个山谷,麦子即将收割的时候。 2. “溪南溪北水交流”:意思是溪流从南到北流淌,河水相互交汇。 3. “桃花又报东风急”:意思是桃花再次绽放,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和东风的到来。 4. “云带雨来山欲浮”:意思是天空中的云雾随着雨水的到来而飘动,仿佛山峰就要被淹没一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山雨、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