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绍体
【解析】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的能力。这类试题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背景和作者情感来回答。 本诗是诗人在乐清道中所作,描绘了一幅“雅淡风光”图,并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景色的喜爱之情。首句中的“近上元”指的是元宵节,诗人通过描绘这一节日特有的氛围,表现了自己的心境。二句写迎神箫鼓,表达出诗人对这一活动的厌烦。第三、四句写月满寒江的景象,以景语结情
注释: 等闲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 意思是太阳和月亮自由地在天空中运行,不受任何力量的影响;霜风吹在鬓发上,我却不放在心上。 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 意思是大地被银杏的叶子覆盖着,突然之间,我感到天地都在庆祝成功的到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日景象的诗作,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首句“等闲日月任西东”,以轻松的口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是无法阻挡的
《夜行浸碧》是明代诗人高启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月夜中行走的景色,通过描绘月光、风和水天等自然元素,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译文: 夜空中明月明亮而不阻醉人行程,月晕微生,夜色加深。 竹篱笆旁,水天一色,无声无息,露水沾湿了荷叶,荷花相互依偎着,钓舟横在水中。 注释: 1. 空明:明亮,清晰。 2. 不碍:没有阻碍。 3. 月晕风生:月亮形成晕圈,微风拂动。 4. 篱落:竹篱笆
【注释】 道中:在途中。 书所见:杜甫诗名。 湖塘:水塘。 田舍:“农家”。 寒炊:寒冷的饭菜。 晚顿烟:傍晚时炊烟袅袅升起,如烟雾般飘散。 塞路:边远之路。 官军:军队。 身手:指本领、技能。 卖鱼船:摆渡卖鱼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旅途中的见闻和感受,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湖塘隔岸碧相鲜”,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湖水清澈碧绿,与两岸的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注释】 东阳:今浙江金华市。 须:待,等。 相于:相互映衬。 断岸:岸边不完整的部分。 溪头:溪水的源头或流到的地方叫溪头。 【赏析】 这是描写农村景色的诗。首句以东风为媒介,描绘了麦子长势喜人的图景;第二、三句写桃花红柳绿,春意盎然,农人正在田间休息;第四句写农夫在溪头钓鱼的情状;末句写农夫钓鱼的情景。全诗语言平实朴素,意境优美
【注释】 时斋:指读书的书房。斋,书斋。 新植:刚种植的花草树苗。 红栏:红色的栏杆。 青青:绿油油。 帘幕风轻扬晓晴,日转花阴燕飞去,堂中惟有读书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读书环境的小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读书图画。 首句写院内环境。“时斋新植”,说明是春天,刚刚种下了几棵树。“红栏一带树青青”,写的是这些树的颜色和位置。“红栏”是一道红漆栏杆
【注释】 泗州:今安徽泗县。建溪春:一种茶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泗州时写的,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写石佛身染炉烟尘;次句描写途中的尘世烟火;三句写儿女为游子准备的清供美食;末句以建溪春茶点喻儿孙的孝敬,表现了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全诗语言通俗自然,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感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的一部分。下面是对每一部分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过西斋(过西斋) - 注释:经过西边的书室或者书房。 - 赏析:这是诗的开头,点明了地点和环境,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幽深的画面。"西斋"可能指的是书房,也可能暗示着西方的象征意义,如日落之地。 2. 青灯一晕静相看(青灯一晕静相看) - 注释:一盏青色的灯笼发出微弱的光芒,静静地照看着自己。 - 赏析
【注释】 1. 荷渚:指荷花池。渚,水中小洲; 2. 轩槛空明:形容轩窗外的栏杆明亮如洗; 3. 沧浪:指江湖水色,这里泛指江河湖泊; 4. 相忘一笑一杯酒:意谓与友人相聚时,以笑会友,以酒作乐; 5. 生晚凉:即“生”字用作动词,意为带来晚凉之意。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夏日荷花池畔的宁静与美好。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富有诗意。
诗句如下: 少立沙头夕照明,柳风吹面酒初醒。 东皋好雨一犁足,麦半黄时秧半青。 译文为: 我站在溪边沙地上,夕阳映照在水面上,微风轻拂着脸颊,让我仿佛在醉酒后苏醒。 此时正是东皋地区雨水充足,农夫的犁耕已经足够,麦田一半是黄色,一半还是绿色。 赏析: 葛绍体在《溪上》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的“少立沙头夕照明,柳风吹面酒初醒”描绘了夕阳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