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绍体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原诗,理解诗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1)“烟雨馆”是诗人在重阳节过后,即立冬前一日的居处。从诗中来看,诗人是在雨中登阁望远而作此诗的。 (2)“已过重阳种菊花”,意指诗人在重阳节过后,已经将菊花种下了。这里既写出了诗人重阳赏菊的情景,也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 (3)“留连秋色带霜华”,意思是说
诗句:自古吴兴山水窟,只今杖屦几人闲。 译文:自古以来,吴兴郡的山水就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如今只有几个人能够悠闲地游览。 赏析: 葛绍体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九日寄渭南文友》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故乡吴兴郡的深厚感情和对好友的思念之情。“自古吴兴山水窟”一句,描绘了吴兴郡美丽的山水景色,展现了它的魅力和吸引力。而“只今杖屦几人闲”则表达了现代社会中
注释:西风吹动着雨,秋意浓重到了极点,是谁驾着秋天的波澜,在海上漫游。午后小窗初睡醒,一回魂梦到沧洲。 赏析:此诗为写景抒情之作,诗人以“西风搅雨十分秋”起兴,烘托出深秋时节萧索凄凉的气氛。“谁驾秋涛汗漫游”,一个“游”字,把诗人那飘泊不羁、浪迹天涯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诗人又以“日午小窗初睡起”,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旅途的疲劳。最后一句“一回魂梦到沧洲”,既表明了诗人漂泊无依的身世之感
【注释】 雨夜:即春夜,指春天的深夜。 风雨无情断送春:风雨无情,意指风雨猛烈而无常,使春天的生机和活力都消失殆尽了。 牡丹:这里指的是盛开的芍药。 谁与伴黄昏:没有人能陪自己度过黄昏时分。 枕书睡去觉来晚:意思是说在梦中不知不觉地睡过了头,直到醒来时才发觉天色已晚。 庭鹤一声惊旅魂:庭中之鹤发出一声鸣叫,使得游子感到惊讶和不安。 【赏析】 这首诗以“雨夜”为题,描绘了一个春夜的场景
春日即事二首 春天到了,景色宜人,可我住的这个地方偏僻,人烟稀少,春天似乎也变得格外长。小池水波荡漾着温暖的阳光,鸳鸯在池里沐浴,享受着美好的时光。我闲来无事,拿起藜杖回到了家中。回到家时天色已晚,帘幕轻轻飘动,微风中夹杂着花香。 译文: 春天来临,景色宜人,但我居住的地方偏僻,人迹罕至,使得春天似乎也显得格外漫长。小池水波荡漾着温暖的阳光,鸳鸯在水中沐浴,享受着美好的时光。我闲来无事
晴日无多雨日多,春藏花底暗消磨。 一年尚有几春色,花若飘零春奈何。 【注释】 1. 晴日无多:形容晴朗天气少且短暂。 2. 雨日多:雨天多,雨水频繁。 3. 花底:指花朵之下。 4. 暗消磨:暗暗地消逝。 5. 一年:一年之中,指时间。 6. 几:多少,多少。 7. 奈何:怎么,如何。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葛绍体创作的一组绝句,共四首,每首都以春天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珍惜与哀愁
【注释】 春衫:春天的衣衫,这里指春天里穿着的衣服。 倚栏:靠着栏杆。 何处:哪里。 飞来:飞来。 傍人:靠近人。 欲诉:想诉说。 【译文】 我穿着带有泪痕的春衣,才到年时就担心靠着栏杆,害怕寒冷。 哪里飞来成双的燕子,在靠近人的时候想要告诉人们春寒。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作。“春衫曾著泪痕斑”,说明诗人曾经有伤春之感,而如今已过了一年又一度了,所以不敢倚栏凝望,生怕触景生情而流泪
【译文】 雨后初晴,斜风细雨过后的静檐花。渡口人迹稀少,解下钓蓑。 断落残云无处依附,满湖秋水,只有夕阳在荡漾。 【注释】: 1. 晚晴:傍晚的阳光。 2. 檐花:檐下的花瓣。 3. 渡口:渡船停靠的地方。 4. 解钓蓑:解下钓鱼用的蓑衣。 5. 断云:指被风雨打散的云彩。 6. 著:附着,依附。 7. 秋水:秋天的水波。 8. 夕阳多:夕阳映照得水面波光粼粼,十分美丽。 9. 赏析
【注释】 断续:形容雨声时断时续。寒声:指秋雨的萧瑟声音,也指秋雨带来的凉意。晚红:傍晚时的红色花朵。拥炉:抱着火炉取暖。闲对:悠闲地对着、面对。逗香风:招引着阵阵芳香的风。醉迷客思醒依旧:醉意朦胧中的客居思乡之情依然清晰如故。芭蕉:一种常绿大叶植物,又称“芭蕉树”。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首句写雨声断续,寒气逼人,而晚花又开放了。次句点明诗人是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听着雨声
年年客路即为家,多病谋生未有涯。 料得重阳好风日,自无情绪对黄花。 注释:每年我都在客游的路上当作是自己的家里,多病让我谋生没有边际。料想这个时候天气很好,自然也就没有心情去欣赏菊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