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美丽。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分析: 过三十六洞 - “过”字表明了作者经过某地的行为或活动。 - “三十六洞”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或景区内有三十六个洞穴或景点。 苍山连环不断头 - “苍山”指的是青色的山峰,通常用来形容山的颜色是苍翠或青色。 - “连环”形容山峰连绵不断,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画面。 -
注释:天上的仙人被谪降到人世之间,在醉酒中最喜欢五松山。已经跨上鲸鱼飞往天外,唯有山中的僧人独自往来。 赏析:此诗描绘了作者对五松山的喜爱之情。首联“天上仙人谪世间,醉中偏爱五松山”,以天上仙人谪降到人间,形容自己身处尘世却心向仙境。颔联“锦袍已跨鲸鱼去,惟有山僧自往还”则进一步描述了自己的心境。锦袍象征着华贵和尊贵的地位,而鲸鱼则是高远和自由的象征,诗人已经跨越了这一切
诗名:读李英公传 李密被诛犹不负,文皇顾命更何疑。 岂将当日奔亡后,比得他年富贵时。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析: 1. “李密被诛犹不负”:此句表明,尽管李密(李渊之子)在被诛杀后仍然保持着忠诚和信念。 2. “文皇顾命更何疑”:此处提到的文皇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顾命则指太宗临终前对李世勣的嘱托,表达了对其信任和期望。 3. “岂将当日奔亡后”:诗人通过反问
【注释】 渐觉:渐渐地感觉到。开帘:推开窗帘。晚云:傍晚的云。波光,水光。月色,月光。新花,指初开的花朵。怯夜寒:害怕夜晚的寒冷。 【赏析】 “渐觉沙头碧草乾”,这一句写出了时间是傍晚,沙头已是绿意盎然,但到了天黑以后就干枯了。“开帘更把晚云看”,这是说,当夕阳西下,云朵渐渐消散的时候,诗人又推窗看那晚霞,觉得它比白天更美。 前两句描写了黄昏时分美丽的景色:沙洲上长满了碧绿的草
【注释】 涿州:地名。今属河北省。 长安雪:长安城下的大雪。 春风入塞初:指春天来临时,大路两旁的柳树已经发芽。 为问行人:询问行人。 多少喜:有多少喜悦? 燕山南畔:指燕地以南的边地。 家书:家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经过涿州时写的,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春风入塞初"、"燕山南畔得家书"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春风吹绿大地、家人书信传情的美好画面
【注释】 过三十六:经过三十六洞。 溪:水。 地底:地下。 回:指溪声在地下流动。 山口:山与山之间的缺口。 始知:才明白、知道。 北来:从北边流来。 【赏析】 “草深树密不见溪,但闻地底溪声回”,这两句诗写诗人在经过三十六洞的时候,因为草木茂盛、树木丛生,所以看不到溪水流经的景象。但是,当听到溪水的流动时,可以想象出溪流的声音在地下回响。这里的“但”字,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和探索。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分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回归诗歌,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最后结合重点诗句进行分析。 “汉地龙蛇始遘迍,曹公崛起定经纶”的意思是:汉代的大地开始陷入困境,曹操崛起安定国家大业。这两句诗是写汉朝末年的动乱和曹操崛起安定国家的史实。首句“始遘”,指“开始陷入”。次句“曹公”,即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注释】 司马公:指北宋名臣司马光。司马君实,司马光字君实。吕献可:即吕公著,曾为司马光的女婿,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谪,死后司马光为其写了墓志铭。“吕献”是其表字,“墓志”是古代碑文的一种。 【赏析】 《读司马君实撰吕献可墓志》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四句,每句五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一、二句以“泪泻襟”和“摩天直气”作比,形象地刻画了作者读到司马光墓志后的情感变化。“泪泻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名为《晓凉》。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译文: 1. 银河垂角斗星稀: - 银河:指夜空中横贯南北的亮带,通常被认为是天河。 - 落角斗星:即北斗七星中的斗宿。 - 这句的意思是夜晚天空中的银河清晰可见,而斗宿中的星星已经变得稀疏。 2. 晓簟微凉梦破迟: - 晓簟(xiao diǎn):早晨使用的竹席。 - 这句的意思是清晨醒来时,竹席还保持着微微的凉意
【注释】三十六:形容山多。 【赏析】这是一首纪游诗,描写作者在山上所见的景物和经历的风雨。首句写高溪水从高处泻到低处,水流湍急;次句写溪里白沙明净,映照得水底清清楚楚;第三句写夜来山上风雨大作,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溪口冲出红桃花。这三句写出了险峻的山峰、激流的水势以及山洪暴发时的壮观景象,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