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地龙蛇始遘迍,曹公崛起定经纶。
阴谋用尽得天下,谁道彼雏解笑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分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回归诗歌,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最后结合重点诗句进行分析。
“汉地龙蛇始遘迍,曹公崛起定经纶”的意思是:汉代的大地开始陷入困境,曹操崛起安定国家大业。这两句诗是写汉朝末年的动乱和曹操崛起安定国家的史实。首句“始遘”,指“开始陷入”。次句“曹公”,即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世人誉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四句说:“阴谋用尽得天下,谁道彼雏解笑人。”意谓:经过长期斗争,曹操终于统一中国。谁能想到小小的曹操竟会战胜强大的敌手呢?“谋”在这里作动词,意思是“用计谋”。“彼雏”,暗喻孙权,这里指孙权的儿子,即后来称帝的孙皓。“解笑人”意为“不会嘲笑别人的人”。
【答案】
译文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社会动荡,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在这危急存亡的关头,汉室子孙却无一能够挺身而出,挽救时局。而曹操,却以他非凡的胆略和卓越的才能,平定了战乱,使国家重归统一。
注释
汉地:指中国地区。
龙蛇:比喻英雄豪杰。
遘(gòu):《诗经.小雅.鹿鸣》篇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句子,后因“呦呦鹿鸣”代称贤才,“野之苹”代指美酒。
罹(lí):遭遇。
遘:遭遇。
屯:驻军扎营。
经纶:整理丝线,比喻治理国家大事。
孰(shú):哪个。
孰:哪。
尔雏:你,指孙权的儿子孙皓。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借咏史抒写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咏史》组诗共五首,此为第三首,写东汉末年的历史事件。
全诗从汉末到三国初年的历史演变入手,首先写董卓专权、军阀混战的混乱局面。接着,诗人把笔锋转向曹操。他巧妙地利用了历史题材,以生动的笔调描绘出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在群雄割据、战祸连年的混乱局面中,只有曹操以他的卓越才能和非凡胆略,平定了黄巾起义,打败了袁术、吕布等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并最终击败袁绍、消灭了董卓的势力。
曹操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年轻时就以过人的才华和胆识闻名于世,他敢于反抗官府的禁令,不惧强权豪势,与他们周旋。建安元年(196),他被任命为济南相。建安二年(197),他率军征讨徐州叛将陶谦,兵不血刃,占领了徐州城。此后,他又多次出征讨伐山贼和地方叛乱势力。在征战过程中,他的威名远扬,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他善于用人,先后收服了张邈、陈宫等人,这些人都是当时著名的人才。建安十三年(208),他亲自率领军队南征荆州,结果在赤壁大战中大败于孙刘联军之手。赤壁之战以后,曹操的势力逐渐衰落下来,但他仍然雄心勃勃,想一举平定中原。建安二十四年(215),他再次亲征乌桓族首领蹋顿单于,这次战役又以失败告终。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病故于洛阳,享年66岁。
曹操是一个多面的复合型人物,他既是政治家、战略家,又是诗人、音乐家、书法家。他一生酷爱音乐,尤其擅长击剑。他还精于书法,曾收集王羲之、钟繇、卫夫人等名家的书法作品刻成《兰亭序》。他的诗词也颇具特色。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首词表现了诗人不甘老朽、奋发自强的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