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杲
注释: 1. 后园驴吃草:比喻人或物处于安逸的状态,而突然受到刺激。 2. 一老一不老:形容两个事物在对比中显示出不同的特点。 3. 蓦地撞出来:指突然被打扰,或是意外的出现。 4. 斗凑得恰好:比喻两方的争斗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后园驴吃草,一老一不老。蓦地撞出来。斗凑得恰好。”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其中,“后园驴吃草”是背景,“一老一不老”是主体
注释: 口是祸门,电激雷奔。娑竭出海,震动乾坤。 娑竭:佛教用语,指地狱。娑竭海即地狱。震:震撼,震动。乾坤:天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地狱的景象以及其带来的震动影响。诗中的“口是祸门”形象地描述了地狱中众生的嘴部被诅咒为灾难之源,而“电激雷奔”则生动地展现了地狱中电闪雷鸣、天地震荡的恐怖景象。整首诗通过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描写,将地狱的恐怖与混乱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受到了地狱的可怕与神秘
释义:天天如此,时时如斯,违背时令,如同老树的锥子。 注释:日日、时时:每天、时时;违时:违背时令;失候:失去时机;个老:像;古锥:比喻年迈的人。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借古讽今,批评那些不重视农时,荒废了农事,使农民们无法正常耕作的官吏。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用典得当,形象生动
这首诗的原文是: 瞎驴一跳众皆惊,正法那堪付与人。 三要三玄俱丧尽,堂堂摆手出重城。 逐句释义如下: 1. 瞎驴一跳众皆惊 - 描述了一只瞎驴跳跃的动作,引起了众人的惊讶。 2. 正法那堪付与人 - 表示这个“正法”的东西无法传授给别人。 3. 三要三玄俱丧尽 - 表示“三要三玄”的概念已经丧失殆尽。 4. 堂堂摆手出重城 - 表示某人自信满满地走出城门。 译文: 瞎驴一跳众人皆惊
【注释】 1. 颂古:指歌颂古代的典故或历史故事。 2. 剔开金殿锁:形容打开金光闪闪的金殿大门。 3. 撞动玉楼钟:形容敲响玉楼里的大钟,发出响亮的声音。 4. 泣露千般草:指许多种草在露水中哭泣。 5. 吟风一样松:指风吹过松树,发出像吟诗一样美妙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金殿、玉楼和草、松的描述,表达了对古人智慧和才情的赞美。首句“剔开金殿锁”
【注释】 天地同根伸一问,未曾抬步已亡家。 无阴阳处华重发,玉本无瑕却有瑕。 天地:指天和地,这里比喻人的一生。同根:指同源,这里比喻人的本性相同。 曾:曾一度,曾经。 未:未曾,不曾。 亡:失去。 无阴:没有阴暗。 阳:阳光、阳气、光明等,这里泛指阳光。 阴:指阴暗。 光:阳光,这里指阳光的照射。 重:重复,多次。 发:生长、发展。 玉:美玉,这里借指美好的人品或品质。 本:本性、本质。 无瑕
【释义】 孔子和达磨都未学习过文字,他们的禅理是通过口传心授的。现在有人胡乱传说他们的言论,一定要谨慎对待!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一些妄传禅宗言论的人的警告。“夫子”,指孔子;“达磨”,指慧能大师。“不识字”,是说二人都不是通过读书学习而精通佛学、禅宗的。“达磨不会禅”是说慧能大师虽然创立了禅宗,但他自己并未真正修得禅的境界,他讲的禅法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不能算作真正的禅。“玄沙无此语”
【注释】 赤肉团:指面皮。 亲:比喻情意深厚。 主宾:主人和宾客,指双方的尊卑关系。 两个驼子相逢着:比喻两个人都是驼子。 直人:正直的人。 【译文】 面皮上用好调料,主宾之间有情义,但情义难以表达。 两个驼子相遇,如今世上没有正直的人。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颂古》一百二十一首之八十八中所作。前两句写面皮之“亲”,后两句写“无直人”。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面皮上用好的调料
有时笑兮有时哭,悲喜交并暗催促。 此理如何举同人,断弦须得鸾胶续。 注释:有时候我会笑着,有时候我会哭泣,悲伤和喜悦交织在一起让我感到压力。我不知道这种情感的规律应该如何向别人解释,就像折断了琴弦需要用鸾胶来修复一样。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困惑。他时而欢笑,时而哭泣,这种复杂的情绪让他感到压力重重。他不知道如何向别人解释这种情感的规律,就像一个人折断了琴弦
玄沙三种病人话,透出云门六不收。 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知己返为雠。 注释:玄沙是佛教禅宗的修行者,三种病人话指三种不同的病。透出云门六不收,意思是说,在修行的道路上,不要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莫待是非来入耳,意思是说,不要让别人的闲言碎语影响到自己的心境。从前知己返为雠,意思是说,不要因为曾经的知遇之恩就忘记了对方的过错。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名利得失看得很开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