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颂古一百二十一首》中的第八十三首。全诗如下: 见色明心事已差,闻声悟道更交加。 观音妙智慈悲力,荆棘林生优钵化。 注释: - 见色明心:看到了颜色就明白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 闻声悟道:听到了声音就领悟到了道理。 - 观音妙智:观音菩萨的智慧非常奇妙。 - 慈悲力:慈悲的力量。 - 荆棘林生优钵化:在荆棘丛生的森林中,优钵昙花开放。 赏析:
【注释】 1. 桃华:指桃花。悟道:指悟得真理。 2. 总道:总是认为。见桃华悟道,即认为见桃花就悟得道理。 3. 不知:是说“还是”或“还不算”。 4. 茫茫:形容宇宙广大无边。 5. 人无数:世上的人很多。 6. 那个男儿:哪个男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二句写桃花的艳丽,用比喻的方法,把花与理相联系。后两句从人生的角度来写,以桃花喻人世,以男女喻君子小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不雕琢
【注释】: 打破鬼门关,日轮正当午。一箭中红心,大地无寸土。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射的诗歌。诗人以神箭手的雄姿和神技,赞美射箭技艺的高超。 “打破鬼门关”,比喻射箭技艺高超。鬼门关,相传为阴曹地府之门。 “日轮正当午”,比喻太阳当空,阳光灿烂。正午,中午。 “一箭中红心”,形容射得准,中靶心。一箭,一支箭。 “大地无寸土”,形容射得远,百步穿杨。 整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画面:阳光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句子大意,然后结合题目的提示和要求,结合语境,从主题、手法、语言等角度分析作答。题中“忽尔出门先见路,才方洗脚便登船”两句是说:忽然间一出门就看见一条小路,刚刚洗了脚准备上船。此句写诗人出门时的情景,表现了他轻快的心情和急切的行动。 【答案】 译文:忽然发现路已开明,赶紧出门上路;刚洗过脚便急忙登船出发。 赏析
【注释】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其八十:指《诗经·小雅·北山》。有礼有乐,有唱有酬:有礼仪有音乐,有人歌唱有人应答。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指没有礼节的人,说话也无礼貌;水浅的地方,水流不深。 【译文】 有礼仪有音乐,有人歌唱有人应答。没有礼节的人,说话也无礼貌;水浅的地方,水流不深。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中通过“人”的言行来比喻那些没有教养和修养的人,批评他们缺乏礼貌和风度
【注释】 扯破云门一柄扇,拗折乾峰一条棒。——比喻诗的声调高亢激越。云门:即“梵音”,佛教中用以指代诵经声。乾峰:指山峰,这里用来形容诗的音节铿锵有力。 二三千处管弦楼,四五百条华柳巷。——形容乐曲繁盛、华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观与音乐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卷,表达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僧众行脚的诗。“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七十二”说明这是第二百零二首,是其中的第七十二首,所以全诗共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六个字。 译文:望州乌石与僧堂,业识茫茫不可当;提起衲衣僧人拄杖,四海翻腾如沸腾。 注释:①颂古:佛教术语,谓赞诵佛经。②乌石:山名。③僧堂:寺院或寺庙中的僧徒聚居处。④业识:佛教名词,指修学的功德。⑤当:承受。⑥衲僧:即和尚。⑦拄杖子:和尚行走时拿的拐杖
【注释】骊珠:指珍珠。魔子:比喻妖孽或邪教徒。洪波:大海。撒手:放手。空去来:徒劳无益地来回奔波。 译文:夺取了骊(lun)珠,马上就回来;小根上的妖魔和邪教徒都疑惑不解。把骊珠扔到大海中,放手不管了!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是:在夺取骊珠后,马上回到人间,不再与妖魔邪教徒纠缠。骊珠,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宝石,传说它能让人长生不死。作者用“骊珠”比喻自己的宝物,表示自己已经得到了宝物。“骊珠”被夺走后
【注释】 猛焰:猛烈的火焰。蚊蚋:蚊子、苍蝇等小昆虫。泊:停歇。死尸:尸体。任是:纵使。三头并六臂:古代传说中大禹有三个头颅,六个手臂。比喻强大的力量。望风:见风吹动旗帜,就知道自己军队已败了。竖降旗:倒插旗,表示投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中通过写大禹治水,以表现其威猛无比的气度和才能。 首句“猛焰不容蚊蚋泊”,写夏禹治水时,水势汹涌,蚊蚋等小虫都无处落脚,连水里的尸体也难以停留
注释:痴人面前休说梦,意思是在愚人面前不要说梦话。生铁团上须寻缝,意思是生铁团(即铁块)上有裂缝需要修补。明明说与却佯聋,意思是明明告诉你,你却装聋。只管外边闲打鬨,意思是只是在外面胡闹捣乱,不务正业。 赏析:这首小诗用诙谐的语言讽刺了那些喜欢说大话而又不肯实干的人。他们口口声声说要干一番大事业,实际上却是无所作为,只会在外头胡闹捣乱。作者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对这种虚妄行为的批评和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