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杲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黄智通居士善住庵”“注释”“赏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 “黄智通居士善住庵”,这是首句。这一句交代了诗人和僧人的姓名,同时点出了诗题。 “善住庵中人,从来无所住”,第二句。这句是说在善住庵中修行的人,从来没有什么固定的居所,也就是说,他们随缘而住,没有定处
注释: 一毛头上无边刹,决定识情难测量。 直下不生邪险见,壶中日月自然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诗歌,旨在表达出对佛法的理解和领悟。 一毛头上无边刹:这里的“一毛”指的是极小的量,而“头上”则表示在最微小的地方也能显现出无尽的世界。"无边刹"则是比喻佛法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决定识情难测量:这里的“决定”表示坚定不移,“识情”则是理解情感的意思
注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首先,“说不到处著一句”,意味着诗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而是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风前截断千差路”,比喻诗人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能够像在风中一样果断地切断所有干扰和障碍,不受任何影响。最后,“超佛越祖只如今”,意味着诗人超越佛陀和圣贤,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赏析: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
汪状元燕坐轩 不于三界现身意,棹举何如愦愦时。 寄语轩中燕坐者,好看新月下前溪。注释:在三界中不显露自己的意图,不如像船夫那样糊涂无知(比喻心无杂念)。向在轩中闲坐的人说:好好欣赏那一轮新月,让它照在清澈的溪流上面吧!赏析:此诗是写给一个名叫汪状元的人的。诗中的“三界”,是指佛教所讲的天人阿修罗等众生所处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境界。“现身意”即显现本我之性。“桨举”指舟楫扬起。“愦愦”
注释:用毛笔在纸上传递消息,比不上口说心传。后夜一轮空界的明月,皎洁清辉千里共依依。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刘安抚的赞美之情。他称赞毛锥子上通消息,胜过了口说心传。他认为后夜一轮空界月,皎洁清辉千里共依依,这是最真挚的情感表达,也是最深沉的情感表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注释: 喻郎中观我庵:喻郎中来参观我的小庵。喻郎中,即喻昌,字子寿,号南屏山人,是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与厉鹗、谭贞等人并称为四大家。他曾在杭州西湖之畔的玉泉精舍建有一座读书小楼,后人称之为“喻氏读书楼”。 万物备于我:万事万物都存在于我心中。 我观卒未休:我观察事物的眼光未曾停止过。 智者返观我:智慧的人能够从内省中观察我。 纵横得自由:纵横自如是一种境界,比喻心灵不受拘束,思想得以自由发展。
铁蛇在握,毒气烁烁。 拟议不来,劈口便著。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卓锥之地。 赤骨𩪸个浑身,与人争甚闲气。 些子无明不奈何,说甚祖师西来意。
邹搜敛似天烝枣,轻轻触著便烦恼。 身著如来三事衣,口中谤佛法僧宝。 从来纤芥不与人,一毫不就他人讨。 蓦然合眼入黄泉,定须聒噪阎罗老
咄哉灭胡种,面目真可恶。 过桥便拆桥,得路便塞路。 虽欲彊柔和,毕竟触人怒。 万事类如此,谁敢相亲附。 乞儿囊本空,常夸敌国富。 闻说阎罗王,未免生怕怖。 休更放大言,嫌佛不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