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人作品
【注释】 昔时:往日,过去。兴圣帝(唐武宗):唐武宗(李炎),名弘道,唐懿宗第三子。公元846年(大中二年)即位。他在位期间,重振国力,使唐代进入鼎盛时期,史称“会昌中兴”。 遗庙:已故帝王的墓庙。这里指唐武宗的墓。 叱咤:怒呵,大声斥责。 雄:伟大,杰出。 晋史传韬略:指唐武宗在军事上很有韬略,他的军事成就被载入《晋书》中。 五凉:即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北凉、南凉、西秦、后凉等国。 【赏析】
会稽碛畔亦疆场,迥出平田筑寿昌。 沙幕雾深鸣雁,草枯犹未及重阳。 狐裘尚冷搜红髓,絺葛那堪卧霜。 邹曾不行文墨少,移枫徒哭说西王。 这首诗是唐代敦煌人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解释诗句含义,并给出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1. 会稽碛畔亦疆场:描绘了在会稽的沙漠边缘,这片土地也成为了战场,意味着战争的频繁或激烈。 2. 迥出平田筑寿昌:形容地势高低不平,与周围的平原形成对比,暗示着这里的自然环境复杂多变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概括诗句大意。最后再联系诗歌主旨及作者思想情感来分析。此诗前四句写将军李广利征伐匈奴的壮举。第五、六句“抽刀刺石壁,发矢落金乌”是夸张之辞,形容将军勇武过人。后两句以泉水为喻,写将军率领军队大获全胜归来,将士们喜获再生。 【答案】 注释: 贤哉李广利(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昭帝时的一位名将
【注释】 万里通西域:指通往西域的道路,即通往新疆、中亚一带的道路。 千秋尚有名:指此山虽在千年之前就已闻名,但仍然保留着它的历史遗迹。 平沙迷旧路:沙漠中的平沙使过去的道路变得难以辨认。 眢井引前程:眢井是一种古代的天文仪器,用来观测天象。这里比喻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 马色无人间:形容沙漠辽阔,没有人类居住的地方。 晨鸡吏不听:早晨的公鸡声传遍了整个沙漠,但官吏们却听不到这声音。 废关下
雪岭干青汉,指的是山的险峻和苍凉; 云楼架碧空,形容山势高耸入云,如建在云端之上的楼阁。 重开千佛刹,旁出四天宫。 这两句诗描绘了三危山的宏伟壮丽景象,仿佛是千佛寺的重新开放,四周环绕着四个宫殿般的建筑群。 瑞鸟含珠影,灵花吐蕙丛。 这两句诗描绘了三危山上的自然美景,瑞鸟在天空中飞翔,带着珍珠般的光芒,而灵花则在草丛中绽放,散发着芬芳的气息。 洗心游胜境,从此去尘蒙。
注释: 青溪:指清澈的溪流。 追逐:跟随。 薰:同“熏”,这里指被溪流所影响。 策杖:拄着拐杖。 褰衣:提起衣襟。 蓦(mò)桥:从桥上走过。 鸟坐春池:形容鸟儿栖息在春天的水边。 人呼幽谷:形容人的声音从幽深的山谷传来。 祥烟五色:象征吉祥的五彩烟雾。 瑞草千丛:形容遍地都是吉祥的草。 河畔曲肱而取饮:河边用胳膊肘当工具喝水。 嫌烦且弃树中瓢:觉得麻烦就将手中的瓢丢弃了,表示不再饮用河水。
敦煌廿咏三危山咏 三危镇群望,岫崿凌穹苍。 万古不毛发,四时含雪霜。 岩连九陇险,地窜三苗乡。 风雨暗溪谷,令人心自伤。 注释:三危镇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境内。这里的山峰耸立,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三危山上的岩石连绵不断,地势险峻,就像是九个山峰相连在一起,给人一种压迫感。这里的地势险要,曾经是三苗人的居住地,但现在已经被风雨侵蚀,变得荒凉。 风雨交加的日子里
万顷平田四畔沙,汉朝城垒属蕃家。 歌谣再复归唐国,道舞春风杨柳花。 仕女尚□天宝髻,水流依旧种桑麻。 雄军往往施鼙鼓,斗将徒劳猃狁夸
三危镇群望,岫崿凌穹苍。 万古不毛发,四时含雪霜。 岩连九陇险,地窜三苗乡。 风雨暗溪谷,令人心自伤。
青溪逐水薰渔樵,策杖褰衣屡蓦桥。 鸟坐春池双影近,人呼幽谷两声遥。 祥烟五色飞仙电,瑞草千丛间药苗。 河畔曲肱而取饮,嫌烦且弃树中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