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人作品
【注释】 敦煌廿咏三危山咏 昔人精篆素,尽妙许张芝。 草圣雄千古,芳名冠一时。 舒笺行鸟迹,研墨染鱼缁。 长想临池处,兴来聊咏诗。 【赏析】 《敦煌廿咏三危山咏》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以赞美三危山的景色和气势为主,抒发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首联“昔人精篆素,尽妙许张芝”两句是说:古代的人精通隶书篆字,技艺精湛达到了极致。他们的作品,就像汉代书法家张芝所书写的那样
郭门望京处,楼上启重闉。 郭门:指长安城北的城门,是通往京城的地方。 楼上启重闉:指登高远眺,俯瞰长安城。 重闉:指高大的城楼,这里泛指京城的宏伟壮丽。 水北通西域,桥东路入秦。 水北:指渭河以北,即长安附近的地区。 通西域:指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各国进行贸易往来,开拓了丝绸之路上的商贸活动。 桥东路入秦:指通过桥梁将长安与秦地连接起来,促进了两地之间的交通联系。 黄沙吐双径,白草生三春。
敦煌廿咏三危山咏 曾经听说凿壁井,兹水最为灵。 色带三春绿,芳传一味清。 玄言称上善,图录著高名。 德重胜铢两,诸流量且轻。 注释:曾经听说凿壁井,兹水最为灵。意思是曾经听说过凿壁引水的传说,这里的“兹水”指的是三危山上的泉水。色带三春绿,芳传一味清。意思是三危山上的泉水颜色清澈如春天的绿色,芳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玄言称上善,图录著高名。意思是玄言(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称赞这里是最好的地方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瑟瑟焦山下 1. 瑟瑟焦山:指三危山。瑟瑟,形容山色苍翠,如同琴瑟之声一般悦耳。 2. 山下悠悠:表达了三危山地势高峻,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深远而宁静的感觉。 - 为珠悬宝髻 1. 为珠:比喻山上的美景如同珍珠般珍贵。 2. 悬宝髻:形容山顶的岩石如同妇女头上的发髻,美丽而精致。 - 作璞间金钿 1. 作璞:将石头比作未经雕琢的璞玉。 2. 间金钿
【注释】 三攒:三棵。攒,聚生、丛聚。 能芳:指池中的草。二月春:农历二月,即阳春时节,万物开始萌发的季节。 绿苔:青绿色苔藓。水嫩:像水一样嫩。翠色:指翠绿色的苔藓颜色。 弄舞:在花间嬉戏。餐花:采食花朵。 潜惊:暗中惊动。触钓鳞:触动了水中鱼的鳞片。 芳菲:芳香和芬芳。 留兴:留下兴致。待:期待。 诗人赏析: 此诗为咏物诗,写三危山上池边的景致与春天里的景象。 首句“池草三攒别”,点明地点
阳关临绝漠,中有水精堂。 阳关位于中国西部的甘肃省敦煌市南面,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之一。这里的“绝漠”指的是沙漠,意味着远离尘嚣的荒凉景象。而“水精堂”则是指一个充满水气和灵气的地方,可能是一个修行或冥想的场所。 暗碛铺银地,平沙散玉羊。 暗碛指的是暗色的沙地,这里用“银地”来形容其闪烁着银色的光芒,如同银子一样珍贵。而“平沙”则是指平坦的沙地,这里用“玉羊”来形容其散落如玉般温润的羊毛
周人祭瑶水,黍稷信非馨。 西豹追河伯,蛟龙遂隐形。 红妆随洛浦,绿鬓逐浮萍。 尚有销金冶,何曾玉女灵。 赏析: 《敦煌廿咏·其八·玉女泉咏》是一首唐代诗人创作的诗作。这首诗通过描绘周人祭瑶水、黍稷信非馨的景象,以及西豹追河伯、蛟龙遂隐形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之情。同时,红妆随洛浦、绿鬓逐浮萍等意象,也反映了当时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最后一句“尚有销金冶
渥洼为小海,伊昔献龙媒。 渥洼:指山名,在今陕西延安东南,山上有池,水色如渥洼美酒,故名。《汉书·武帝纪》:“神雀飞过东方,至雍获一角兽,状类麒麟,紫文黑尾,从外臣赵博门入上林苑中,猎者数人追之,兽走入渥洼水中,西流数十里,闻人烟即止。”龙媒:指骏马,传说是黄帝时造的千里马。《庄子·应帝王》:“舜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资治道。”唐·白居易《长恨歌》:“云鬓花颜金步摇
诗句释义 1 传道神沙异,喧寒也自鸣。 - 这句描述了神沙(沙漠)的独特特性,它的声音如同在传递着某种神圣的信息。"喧寒"和"自鸣"分别描绘了沙漠在寒冷中仍能发出声响的现象。 2. 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惊。 - 这里表达了沙漠地势的壮观与危险。"疑天鼓动"形容地形之高峻,仿佛天地间的力量都在为之震动;而"似地雷惊"则形象地比喻了地面因地势变化而产生的巨大震动。 3. 九削棱还峻,人跻刃不平。
【注释】 贞女:贞节女子。 谁家?何处。 孤标:独自的仪表,即高洁的气骨。 青蛾:指女子发髻上所梳的环形发饰。 随月转:像月亮一样转动。 红粉:指美丽的容颜。 二八:指年轻女子。 识:认识。 千秋:千年。 作灰:化成灰烬。 洁身终不嫁,非为乏良媒:意为自己保持贞洁,不为无才德的人所利用。 【赏析】 《敦煌廿咏·三危山》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此诗描写了三危山的风光和传说。诗中描绘了一位贞节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