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焦山下,悠悠采几年。
为珠悬宝髻,作璞间金钿。
色入青霄里,光浮黑碛边。
世人偏重此,谁念楚材贤。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瑟瑟焦山下
  1. 瑟瑟焦山:指三危山。瑟瑟,形容山色苍翠,如同琴瑟之声一般悦耳。
  2. 山下悠悠:表达了三危山地势高峻,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深远而宁静的感觉。
  • 为珠悬宝髻
  1. 为珠:比喻山上的美景如同珍珠般珍贵。
  2. 悬宝髻:形容山顶的岩石如同妇女头上的发髻,美丽而精致。
  • 作璞间金钿
  1. 作璞:将石头比作未经雕琢的璞玉。
  2. 间金钿:在璞玉之间镶嵌金色的图案,形容山石的美丽与人工雕琢的巧妙结合。
  • 色入青霄里
  1. 青霄:指天空,这里用来比喻山峰的高远和清雅。
  2. :此处有进入、融入之意,形容三危山之美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
  • 光浮黑碛边
  1. 黑碛:黑色的沙漠,这里用来形容三危山周围环境的荒凉与壮丽并存。
  2. :边缘,强调三危山在沙漠中的独特地位。
  • 世人偏重此
  1. 重此:重视这些,偏爱这些。
  2. 谁念楚材贤:表达了诗人对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的忽视和遗忘,强调了诗歌中隐含的社会现实意义。

译文:

三危山上,瑟瑟的焦山之下,岁月悠悠地流逝。山如珠宝一般悬挂在头顶,又似未经雕琢的璞玉嵌上金钿,显得格外耀眼。它的颜色深入青霄之中,光芒浮现在黑碛的边缘。世人往往只看重这些,却忽略了那些真正的才子贤人。

赏析:

《三危山咏》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三危山的独特魅力。诗中的“为珠悬宝髻”和“作璞间金钿”形象地描绘了三危山的美丽,同时也隐喻了人的才华与美德。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那些被忽视的真正人才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即人们往往只看到表面的美好,而忽视了内在的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