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与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及赏析作品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鉴赏。题干中“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是解题的关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格式”要求,即“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
【注释】 茅屋:指简陋的房子。鸡声:鸡鸣报晓之声。梦觉时:睡醒之后。仓皇:匆忙,急忙。朝衣:朝服。承诏:承旨受命。明光日:光明的日子。咫尺天威:皇帝的威严。拜玉墀:在宫廷中拜谒。 【赏析】 《贺圣节》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简洁而流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画面。首句“茅屋鸡声梦觉时”,诗人在梦中回到了那个简陋但充满温馨的小屋里,被鸡鸣声惊醒。第二句“仓皇扶病着朝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主旨的把握和理解,以及赏析作者思想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的内容和结构分析透彻,然后结合重点诗句的意思进行理解和赏析。 “玉壶春酒别情深”,这是说在迎恩桥上我为君饯行,以玉壶春酒来表达我的离别之情。“满向迎恩桥上斟”,这句的意思是说,我举起杯子,满满地向杯中斟满了玉壶春。这两句写饯别的场面:“玉壶春”即美酒名,这里代指送别的美酒。诗人面对酒杯
【注释】 载:携带;宋宪侯:指汉景帝时期的名臣灌夫。他为人正直刚直,为朝廷效力时,与吴王刘濞有嫌隙。后被吴王谋反杀害。 佳酝:美酒。黄柏土功:指修建黄柏的劳苦工程。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北渤海边。 三伏迹:指暑天里留下的足迹。 新诗:指《饮马长城窟行》(又名《北上》。乐府古题)中的诗句。万人欢:指百姓欢腾如海,歌声震天动地。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劳动人民在酷暑中修建水利而欢歌鼓舞的情形
【注解】 宿:住宿 大岭铺:地名,今属河北平山县。 荡石亭: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北。 风雨来:风声和雨声。 敲:指用手掌击打。 想见:思念。 悬思久:长时间地思念。 日日催:天天催促。 【赏析】 《宿大岭铺》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于慎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经过大岭铺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首句“荡石亭前风雨来”,描绘了作者在大岭铺的荡石亭前迎接风雨的场景
载着进贤吕茂宰所赠采石春慰劳后坊塘土功之众 春天来到了采石,我在这里为那些辛勤劳作的百姓们带来春天的问候。 花县郎君采石春,何由得及寂寥村。 花县郎君是花县的才子,他来到采石是为了寻找春天的踪迹。 何由得及寂寥村,是因为他想要找到那片寂静的村庄。这里的“寂寥”是指荒凉、冷清的意思。 土功沾惠交欢处,共说流传子更孙。 土工们得到了官府的恩惠,所以他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他们还将这份喜悦传承给下一代
铅山道中 其三 译文:乌云散去,雨过天晴,处处都是春风送来的鸟鸣声。 忽然间,旧游的地方出现在眼前,我不禁感叹人生短暂,要好好珍惜这美好的时光。 注释: 1. "铅山道中" - 指的是在铅山的路上行进中的情况或体验。 2. "其三" - 表明是《铅山道中》诗组中的第三首诗。 3. "云开雨歇放新晴" - 描述天气的变化,云散雨停,天空放晴的景象。 4. "处处春风佩玉鸣" -
诗句注释: - 安仁道中:在安仁的途中。 - 日丽风暄三月三: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正是三月三日,春暖花开的时候。 - 安仁登陆望龙潭:安仁这个地方有河流经过,人们在这里登陆,希望能看到龙潭的美丽景色。 - 路经旧识犹能忆:在路过的地方还能回忆起以前的事情。 - 不必逢人问指南:“指南”是指地图或者路标,这里表示不必去询问别人哪里是方向或者目的地。 译文: 阳光明媚,春风温暖,正是三月三日的春天
【注释】 宿分水岭:在福建境内的武夷山中,有一段称为“九曲”,其中最曲折处,名为“分水岭”或“分水关”.诗人由江西入闽,经过此处,遂留宿。 蹑尽崎岖(qī jī):踏遍了险峻的山路。蹑,走;尽,尽;崎岖,山路不平。 白云堆里(wéi)宿闽关:在山中白云缭绕的地方住宿。闽,指福建省。 萧萧风雨清明候:指清明节时风雨交加的景象。萧萧,风雨声。 千里琴书此地还:指从江西到此地,可以弹奏音乐、阅读书籍。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金太守的,表达了诗人对金太守的敬意和对鹅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拜罢沧洲返薜萝:这里的“沧洲”指的是作者曾经隐居的地方,而“薜萝”则是形容那里的自然环境,意为作者离开了那个地方后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状态。 道经贵郡好怀多:这里的“贵郡”指的是金太守所在的城市,而“贵”则是指这个地方的重要性和重要性,意为诗人在经过这个城市时感到非常高兴和兴奋。 本图遍览鹅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