蹑尽崎岖山复山,白云堆里宿闽关。
萧萧风雨清明候,千里琴书此地还。

【注释】

宿分水岭:在福建境内的武夷山中,有一段称为“九曲”,其中最曲折处,名为“分水岭”或“分水关”.诗人由江西入闽,经过此处,遂留宿。

蹑尽崎岖(qī jī):踏遍了险峻的山路。蹑,走;尽,尽;崎岖,山路不平。

白云堆里(wéi)宿闽关:在山中白云缭绕的地方住宿。闽,指福建省。

萧萧风雨清明候:指清明节时风雨交加的景象。萧萧,风雨声。

千里琴书此地还:指从江西到此地,可以弹奏音乐、阅读书籍。

【赏析】

此为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诗人自江西铅山赴福州省亲途经武夷山中的九曲之一宿分水岭时作,是一首纪行诗。首二句写诗人登山越岭之劳苦,次二句写夜宿山中之景。三、四句写雨霁风清之时,诗人弹琴而读书,抒发了一种闲适之情。全诗语言朴素,意境优美。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不详,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当是在宋孝宗淳熙年间。当时作者任提点广东刑狱公事,出知南康军。诗人在旅途中登临武夷山九曲之一宿分水岭,写下了这首《宿分水岭》。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跋涉山川之艰难。首句“山复山”,用夸张的手法写山路之崎岖,使人如身临其境。一个“蹑”字写出了诗人攀援山峰之艰辛,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次句“白云堆里宿闽关”,描绘出诗人夜晚在山中白云缭绕的群峰之间,宿于闽地关卡的景象。这里的“堆”字,形容云雾弥漫,给人一种朦胧迷离的感觉。后两句写诗人在清明时节,风雨交加之时,弹奏古琴,吟咏诗词,享受着宁静的夜晚。这两句诗表现了一个文人雅士悠闲自得的情趣。

整首诗以“宿”为线索,将诗人攀登高山、穿越云雾、夜宿山中、弹琴吟诗的情景,有机地串联在一起。诗人以朴实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中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体现了他高洁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