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阴初散雨初晴,飒飒西风夜有声。
梦绕五云溪上路,不知身在石头城。
秋夜雨止风作
秋天的阴云刚刚散去,雨后的天空开始放晴,飒飒西风吹过,夜晚传来阵阵声音。
梦绕五云溪上路,不知身在石头城
梦中我仿佛行走在五云溪的山路上,却不知道自己正在石头城里。
秋阴初散雨初晴,飒飒西风夜有声。
梦绕五云溪上路,不知身在石头城。
秋夜雨止风作
秋天的阴云刚刚散去,雨后的天空开始放晴,飒飒西风吹过,夜晚传来阵阵声音。
梦绕五云溪上路,不知身在石头城
梦中我仿佛行走在五云溪的山路上,却不知道自己正在石头城里。
【注释】: 游观音阁二首 其二:第一首诗的标题。 极目江波阔,惊心沙岸摧:放眼望,只见江水浩渺,无边无际;面对沙滩,心中不由得惊悸万分,因为沙滩在海浪的冲击下,已经变得十分险恶了。 倚岩谁搆阁,断石自封苔:站在岩石之上,看到那些被海浪冲刷得支离破碎的石头,它们竟然还能顽强地封住了长出的苔藓,这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水鸟随潮去,风帆逆浪来:随着潮水的涨落,水鸟们纷纷飞向远方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逐句释义”“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全诗大意。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时注意结合标题、作者及写作背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要注意了解诗歌的体裁特点,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首联“高丘构华屋,物理近人情”,以高丘上筑起华丽的房屋,暗喻世态炎凉。诗人通过对比来揭示主题
宿安平驿 昔年逢险厄,今夜宿安平。 流水船前过,微风树底生。 入云孤鸟影,隔岸一蝉声。 追忆樯倾日,中宵梦亦惊。 注释: 1. 宿安平驿:在古代,驿站是传递公文、马匹等的场所。诗人在夜晚住宿于这个驿站。 2. 昔年逢险厄:指过去的某个时期,诗人经历了一些困难和危险的事情。 3. 今夜宿安平:指当前的夜晚,诗人在这个安全的地方休息。 4. 流水船前过:指夜晚,水流潺潺,船在前方经过。 5.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鉴赏能力。 “路僻书难寄”的意思是:路途偏僻,书信难以寄达,表达了诗人因路途遥远而写诗寄情的无奈之情;“官闲客亦稀”,意思是:官闲无事,客人也少了,表现了诗人因官职低微而写诗寄意的孤寂之情;“卧听黄鸟哢,伫看白云飞”的意思是:卧着听着黄鹂鸣叫,站着看着白云飘飞,表达作者在静谧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自己的渺小;“月暗燃藜杖,风轻换葛衣”的意思是:月光昏暗时点燃藜杖
【解析】 “爱客”,指喜欢客人。“张筵”,摆好宴席。“风动花增媚,云开石献奇”是说风吹动花,使花儿更美;云开后露出的石头更奇妙。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花和景,表现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休文才最富,无藉雨催诗”中“休文”是指梁陈之际的文学家沈约,他才华横溢,但因多病而未能及时完成许多著作,故用其自比。“藉”是依靠的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之意。 【答案】
【注释】 白屋:贫居,贫穷的房屋。遗业:遗产。 汝:你。 俭:节俭。 我独恶人奢:我只憎恨别人奢侈。 茗:茶。 负郭:靠近城郭。 着意:有意。 桑麻:指种桑养蚕。这里泛指农事活动。 译文: 穷困的人家没有遗留下来的财产,青年自己努力自立门户。 众人都称赞你节俭,我却讨厌别人奢侈。 客人来的时候只供以清茶,春天来临也不栽种花草。 有田地仍然靠城郭,有意种植桑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侄子瀚的
【注释】 1. 石壁临无地,江流激有声:形容山崖陡峭,高耸入云;江水奔流不息,发出轰鸣的声音。 2. 樯(zháng)乌:船桅上栖息的鸟;“乌”通“鸥”。 3. 水鸟避人行:水中的鸟避开人行走的地方。 4. 日度松阴转,风来暑气平:太阳在松树的树阴下移动,风送来了夏日的炎热,天气变得凉爽宜人。 5. 要知形胜在,历历问山名:要想知道这个地方的地理优势,就要仔细询问有关地名。 【赏析】
【诗句释义】 两地无千里,谁能忆旧游。 李邕归北海,徐稚卧南州。 月出微云敛,风来宿雨收。 羡君双足健,独上水西楼。 【译文】 离别后两地相隔千里,谁又能回忆起往日的游历? 李邕回到故乡北方的北海,徐稚隐居在南方的州郡。 明月升起来,微微的云彩散去,风雨也停歇了。 羡慕你双脚健壮,独自登上水西楼。 【赏析】 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诗。首联以“两地”和“忆旧游”为线索,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深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 一别成万里,此怀良黯然:一别之后,距离遥远,心情十分悲伤。 鸟声人语杂,山色水光连:鸟儿的声音和人们的谈话交织在一起,山色与水光相连。 御瘴常携药,调琴更解弦:为了预防瘴气,常常带着药品,还善于弹琴。 清风盈两袖,千古激贪泉:清风拂面,衣袖被清风充满,这风象征着廉洁的泉水。 【译文】 一别之后,我们的距离变得遥不可及,我心中充满了悲伤之情。听到鸟儿的叫声和人们的谈话
【注释】 ①寒犹峭:冷得厉害。②谢子:即谢安,字安石。这里指他的侄子。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在春夜中与侄子相聚,共叙离情,并作赠言。首四句写景抒情,描绘了一幅寒夜送别图。五、六句点出赠语主旨。“耕田乐”,谓兄弟同耕,自食其力,生活虽苦而乐。“聚族心”,谓家族和睦团结。“聊自足”是说兄弟二人虽无积储,但知足常乐。全诗以“寒犹峭”“雪更深”渲染气氛,用“老予”、“谢子”指代自己和侄子
诗句解析: 1. 秋夜雨:描述了秋天的夜晚和细雨。 2. 淅沥声中玉枕支:形容雨声如同玉制的枕头被敲击的声音。 3. 新凉几许费嗟咨:询问新的凉爽感觉有多长久。 4. 湿淋蛩怨阶旁藓:蟋蟀因潮湿而感到哀怨,抱怨在台阶旁生长的藓类植物。 5. 冷逼乌眠苑外枝:冷风迫使鸟儿(可能是乌鸦)停留在园外的树枝上。 6. 秋垄乍欣滋麦候:秋天的田地突然变得肥沃,为麦子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7. 茅檐还虑授衣时
秋夜雨 其二 千秋佳话听巴山,诗借风云尽可删。 而我朅来吟七字,却因清切片时闲。 注释: 1. 千秋佳话听巴山:指在秋天的夜晚听着关于巴山的佳话。 2. 诗借风云尽可删:意指通过诗歌来描绘风云变幻的景象。 3. 朅(jué)来:突然,偶然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夜独自欣赏美景时的即兴之作。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是对美景的描述和感受。 第一句“千秋佳话听巴山”,描绘了一幅秋夜巴山的美丽画卷
注释:春雨不多,夏雨太多,每对秋雨的蒙蒙细雨,思绪万千。只有秋天的窗外,淅沥的秋雨声,能入耳入心,好供清听入吟哦。 赏析:此诗以“秋”字为题,描绘了作者在秋夜独坐窗前的情景。前两句写诗人对不同季节雨水的感受,春雨不多,夏雨太多,每对秋雨的蒙蒙细雨,思绪万千。后两句则是写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秋雨的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秋夜雨 井梧淅沥鸣,榴枕寥萧冷。 万籁此阒寂,雨滴清秋静。 啼螀怨寒丛,月槛收残影。 吟馀玳瑁筵,梦入虚无境。 注释: 1. 井梧 - 井边的梧桐树。 2. 淅沥 - 形容雨声细碎而连续不断。 3. 榴枕 - 指用榴花制成的枕头。 4. 寥萧冷 - 形容声音和气息都显得寂静冷清。 5. 万籁 - 指自然界的各种声响,这里泛指所有的声音。 6. 此(cǐ)-代词。 7. 阒(qù)-静。 8.
秋夜雨中言怀次紫来韵 其一 灯昏红壁影漫漫,倚遍高楼十二栏。 玉塞柳垂霜信早,银床苔湿雨声寒。 三年索米乡书远,千里还山客梦残。 莫指燕台伤往迹,蓬蒿埋没已难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雨之夜,独自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眺望远方,感叹时光的流逝,以及自己的孤独和无助。整首诗充满了深深的忧郁和失落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灯昏红壁影漫漫”,描绘了一幅夜晚的画面
注释: 秋夜雨中言怀次紫来韵 其二:秋天的夜晚,细雨纷纷。我坐在门边(或在车中),枕着枕头,听着雨声,声音更加响亮了。 九月凉风欺敝褐,一窗寒叶打疏钟:到了九月份,天气寒冷,风雨交加,吹破了破旧的衣服,窗户被风吹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就像敲打着稀疏的钟声。 宫开碣石空求骏,剑忆延津可化龙:宫殿里打开宝匣,寻找千里马,但是只能找到一匹普通的马;剑客想起曾经的英雄,但也只能成为一条普通的人鱼。
秋夜雨 本意 小楼细袅愁丝绿,和烟扶上庭竹。 飞来檐瓦响,都泻作、奔浑秋瀑。 译文: 秋夜雨声细细地飘洒下来,如同绿色的愁绪缠绕在小楼上。雨滴落在院子里的竹子上,发出清脆的声音,像是在为秋雨伴奏。 雨水滴落在瓦片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秋天的瀑布倾泻而下。 秋夜雨声潺潺,如同孤灯下的人难以入睡。雨滴敲打着窗户,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让人感到孤独和凄凉。 别院弦柱促,正滚入、淋铃哀曲。 译文:
秋夜雨中集汪抱朴斋 爱君池上好,不厌夜来频。 微雨宜幽鸟,初凉健酒人。 萧萧添白袷,点点到青蘋。 共有悲秋意,商歌激四邻。 注释: 1. 爱君池上好,不厌夜来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汪抱朴斋的喜爱之情,无论夜深还是白天,他都愿意来到这里,因为这里有着他最喜欢的地方。 2. 微雨宜幽鸟,初凉健酒人:这句话描述了微雨的天气,使得池塘中的鸟儿更加活跃,而凉爽的天气也让人更愿意喝酒。 3. 萧萧添白袷
诗句解读与赏析 第一句 “云拖冥色上孤城,卧听空阶漏四更。” - 注释:云层遮蔽了天空的颜色,仿佛要笼罩整个孤寂的城池;我躺在床上听着滴答作响的夜漏声。 - 译文:云层遮盖了天空的颜色,宛如要将整个世界笼罩一般;躺在床上,听着滴水声声入耳。 - 赏析:开篇即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幽深的景象,云层的厚重给人一种压抑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不安。同时,“孤城”一词也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
【注释】 秋暝:秋夜。暝,天色昏暗。 清宴子云庐:指王逸少(晋代王羲之字逸少)的书房,因王羲之善书法而名。这里借以自比。子云,指扬雄。 《思旧赋》:相传是东汉末年文人张衡写的一篇辞赋。“思旧”二字,表明此诗所怀之人已不在人世,故作此赋来表达对亡友的怀念之情。 论怀:即谈论情怀或志向。 江潭侣:《汉书·贾谊传》记载:贾谊年少时,曾与同舍生十余人相与游于太学之中。他们结为好友,共商大义
【注释】 宿分水岭:在福建境内的武夷山中,有一段称为“九曲”,其中最曲折处,名为“分水岭”或“分水关”.诗人由江西入闽,经过此处,遂留宿。 蹑尽崎岖(qī jī):踏遍了险峻的山路。蹑,走;尽,尽;崎岖,山路不平。 白云堆里(wéi)宿闽关:在山中白云缭绕的地方住宿。闽,指福建省。 萧萧风雨清明候:指清明节时风雨交加的景象。萧萧,风雨声。 千里琴书此地还:指从江西到此地,可以弹奏音乐、阅读书籍。
注释:灵椿雕落已多时,犹记当年涧壑姿。灵椿雕落已经很久了,还记得当初山涧中的风姿。昨夜梦中真想见,分明月影过南枝。在昨天的夜晚我梦见自己见到了她,清晰的月光照耀着她的南枝。赏析:诗人用灵椿和明月比喻女子,用涧壑和南枝比喻女子的清丽和高洁。整首诗充满了对女子深深的怀念之情
【释义】 清明节过后,雨停了,天放晴后,曙光映照下大地显得格外艳丽。祖道上的行人穿着华丽的服装,互相告别。晴天的坞中,花朵繁茂,簇拥着花丛;山涧的水声,也像春天的歌声一样,清脆悠扬。 【译文】 清明时节的雨停了,天空放晴,曙光洒满大地,显得分外艳丽。祖道上,人们衣冠楚楚,相互祝福,告别亲人。晴日里,坞中的花朵更加繁密,簇拥着花丛。山溪潺潺流水,声音清脆悦耳,好像在唱歌。 【赏析】
注释:在乱石丛中,一轿子穿过,水源穷处,感人之处多。 高踪邈远,乾坤古旧,白雪阳春,奈若何?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铅山道中的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首句"乱石丛中一轿过"形象地描绘出道路的艰难险阻,暗示了诗人此行的艰辛。第二句"水源穷处感人多"则展现了水边景色的优美与宁静。第三句"高踪邈矣乾坤古,白雪阳春奈若何"则是对诗人心境的抒发,既表达了对历史长河的感慨,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奈的情感
【注释】 1. 借问山川群草木,当年曾识晦翁无:向山中的人打听山上的草木,当年曾经认识过晦翁(朱熹)没有? 2. 寸心孤:指诗人的心志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3. 何幸:何为有幸,何为有幸。 4. 往哲途:往昔的圣贤之道。 5. 晦翁:朱熹,名熹,南宋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世称晦庵先生、朱文公。 6. 赏析:诗人在铅山道中,询问当地的山民是否认得朱熹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友人时,以脉理见秋毫的脉法为话题,抒发了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含蓄隽永。 第一句“闻君脉理见秋毫”,意思是听说你医术高明,连脉搏都能看到。这里的“脉理”指医学,“秋毫”是古代传说中黑色鸟,这里比喻人的脉搏跳动;“君”即指你。第二句“袖里咸阳术更高”的意思是你的袖里藏着咸阳的方术更加精湛了。第三句“芝草满山光晔晔”,意思是山间长满了灵芝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