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广洋
注释:五花涧:指桑麻生长的地方。暝烟:傍晚的烟雾。沙碛:沙漠。露晴雪:晴天下的雪。尽日不见人:整天没有人。凉蝉自呜咽:凉风中的蝉儿发出悲鸣。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幅荒漠、孤寂、凄清的边塞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深切感受和对战争造成的悲剧的愤慨不平之情。全诗写景抒情,浑然一体,意境幽冷,感情激越。首句“五花”即五色,这里指桑麻生长之地,暗指边塞荒凉之地;第二句“沙碛”指沙漠地带,点出此地为大漠
《东吴棹歌三首》是明代诗人汪广洋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下面,将逐句释义这首诗: 1. 玻璃冷浸洞庭山,雪竹攒青竹柚斑: - 玻璃冷浸:形容湖水清澈透明,仿佛被冷气所浸透。 - 洞庭山:指洞庭湖周边的山脉,这里是诗中的自然背景之一。 - 雪竹:指的是竹林,因为竹子在冬日常呈白色。 - 攒青竹柚:青色的竹叶和绿色的柚子,这里可能是指竹叶和柚子的颜色。 - 斑
诗句原文: 闻说昌阳可引年,便从句曲种秋烟。 茅家兄弟如相识,赠我明珠百颗圆。 译文: 听说昌阳草可以使人长寿,我便在句曲山中种植了秋烟。 如果茅家的兄弟知道我与他们有旧识,请将百颗明珠送给我。 赏析: 本诗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种植昌阳草和收到茅家兄弟赠与的明珠的情景,表达了对长寿和友谊的渴望。昌阳草被视为一种能够令人长寿的草药,而句曲山则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
过池阳三首 其三 每思贵池鱼,曾涉贵池水。 美人不招来,松柏秋风起。 注释: - 我常常怀念着贵池的鱼儿,我曾经在那清澈的水里游过泳。 - 美人没有邀请我,而是独自欣赏着那秋风中的松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慨。诗人回忆起曾经在贵池游过泳,感受到了水的清凉和美丽。然而,他意识到美人并没有邀请他,反而欣赏着秋天的风和松柏。这反映了诗人对孤独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赏析“荆扉不掩云长住,此是山中静者家。”一句。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全诗的内容大意,结合注释和相关背景知识来分析。 ①“夹路苍松锁暮霞”,描绘了一幅晚景图:在夹道的山路上,苍劲挺拔的松树环绕着山间小路,晚霞映照下呈现出美丽的色彩。 ②“满溪流水带寒沙”,描绘了一幅清幽的水墨山水画:溪流潺潺流淌,清澈见底;两岸是细软的沙滩。诗人从视觉角度写景
【注释】秋浦:即今安徽贵池县。放舟:指乘船。扬舲(líng):扬帆启航,泛舟江上。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描写了诗人乘船在秋天里经过秋浦江时所见的景象。开头两句“放舟秋浦月,扬舲秋浦风”,写的是夜行江上的景色;后二句“年年远行迈,往来秋浦东。”写的是白天行路所见之景。全诗意境清幽,语言朴素流畅,给人以恬静、优美的艺术感受
诗句:白下门前黄叶飞,楚人来送越僧归。 注释与赏析: - 诗句翻译:在南京的白下门,门前飘落着黄色的叶子。楚人前来送别从越地返回的僧人。 - 词语释义: 1. 白下门:指的是南京市的白下门,是南京的古代城门之一。 2. 黄叶飞:描述了秋天树叶变黄并飘落的景象。 3. 楚人来送:楚国的人(楚地的人)来到送别的地方(白下门)。 4. 越僧归:指的是从越地返回的僧人。 赏析:
【注释】 前村:指前面不远处的村庄。后村:指后面不远处的村庄。溪水涸:溪水干枯了,即“溪涸”。大树小树梅花开:大树枝头、小树枝头的梅花都开放了。双鹤避人:两只野鹤避开行人飞去。四壁云山:四面环抱着的青山。傍马来:紧靠着马儿飞来。 【赏析】 这是组诗《山行三首》的第一首。此诗描写山中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山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全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注释:越中旧识梁开士,指我过去认识的一位姓梁的僧人。说法曾无一语闻,指他讲经说法从未听说过。惟有手培双树在,只有那双手培育的两棵树还在。至今苍翠倚秋云,它们仍然苍翠茂盛,像秋天的云彩一样。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送别一位姓梁的僧友归越(今浙江绍兴)时的赠诗。诗人通过描写与这位和尚的相会情景,以及他的离去,抒发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首句点出了这位僧人就是当年“曾无一言入吾耳”的梁开士。“说”
山行三首 其三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登上远方的山峰,山路在秋天显得分外崎岖。白云缭绕的地方,隐藏着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我被这深秋枫林的美景所吸引,因为那霜打后的枫叶比春天的花朵还要艳丽。 注释: 1. “远上” - 描述诗人攀登至高远之处的艰难和不易。 2. “寒山” - 用“寒”字描绘出深秋季节山林的清冷景象。 3. “石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