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广洋
【注释】 两梁山:指梁山泊,位于今河北省水泊梁山附近。 骑鲸人:指鲁智深(史进),他原是东京(开封)曹州人氏,因打死了恶霸二龙山的张青夫妇而被迫出家,法名智深。后在渭州经略使孙立介绍到大相国寺看守藏经阁。 天遣骑鲸人:意谓佛祖安排鲁智深到这里看守藏经阁。 淡烟恒似锁蛾眉:指梁山泊一带烟雾缭绕,像美女浓妆后的眉毛一样。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梁山泊一带的景色。诗人以“天”“佛”作比
注释:溪山自然与人事隔绝,美好的地方又从何得来名声。 大致上只要一诚意就能通达万物,昆虫草木都因此显得生机勃勃。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他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通的,只要有真诚之心就能与它们相互感应。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认为美好的事物是值得珍惜和赞美的。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容,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涤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诗句释义: 1. 芦荻萧萧吹晚风,白沙如雪阵云空。 - "芦荻"指的是芦苇丛中生长的芦花。"萧萧"形容风吹芦苇的声音。"晚风"是指傍晚时的风。"白沙"指的是沙滩上白色的沙子。"如雪阵云空"形容沙滩上的沙子像雪花一样密集排列,天空中没有云。 2. 翻思宋祖麾兵后,百二山河破竹中。 - "宋祖"指的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第一句:“大手文章不费辞,眼明理到自无疵。” - 词语解释:大手笔(大手笔),指有才能的人。文章,指诗或文。不费辞,意思是不需要华丽的辞藻。 - 译文:有才华的人写文章不用华丽辞藻。 2. 第二句:“客窗三复忘休寝,细酌清泉夜半时。” - 词语解释:客窗,客人的窗户。三复,多次重复。休寝,停止睡觉。 - 译文:在客窗下反复诵读,以至于忘记了休息,直到深夜
【注释】 峡石口:指安徽怀宁县西北的石峡口。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天遣:上天派遣。神工:指神匠。禹:夏朝第一个君主大禹。缘:依靠,凭借。 【赏析】 《峡石口》是一首七绝,诗题中的“峡”指的是石峡口,也就是石峡河的入长江口处。诗人在此处观景抒怀,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赞美大禹治水的功绩,并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首句描写石峡口的景象:大石劈开两岸山,淮水滚滚从西边来。这是写石峡口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描述和诗歌内容的细微差别。“次清河县”,意思是路过清河县。“淮河水流汨汨清”的意思是:大运河之水滔滔不绝地向东奔流。“到县都无二里程”的意思是:经过清河县时,只见大路两旁的景色十分优美。“兵后人家颇相得”的意思是:战争结束后百姓之间关系融洽。“采鱼屯种日为生”的意思是:农民们捕鱼、种植,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
偶题主敬陶参政所论诗经小序后 其二 前贤已往后贤来,掇拾遗编要释疑。 便使李黄今日在,也须三叹有馀师。 注释: 1. 偶题主敬陶参政所论诗经小序后 其二:此诗是作者对某位名叫陶的参政所论《诗经》小序后的一首七律。 2. 前贤:指古代圣贤。 3. 后贤:指当代或后来的人。 4. 掇拾:拾取、收集。 5. 李、黄:都是指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 赏析:
偶题主敬陶参政所论诗经小序后 其一 二十年前绝可嗤,逢人啜啜便言诗。 只今羞涩无多语,政恐门前匡鼎来。 注释 【二十载】:二十载,二十年。 【嗤】:讥笑。 【啜啜】:形容说话声音很小。 【言诗】:谈诗。 【羞涩】:害羞,难为情。 【无多语】:不多说话。 【匡鼎】【匡鼎】指辅佐君主治理国家的大臣。 赏析 这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的复杂情感。二十年前,他可能曾经热衷于诗歌,逢人便谈。但是
【注】滔滔急水:形容河水奔腾。井邑已荒:指定陶县的居民已经流散,城市荒凉。 定陶县位于今山东省定陶县,是东晋、北魏时的重要城镇。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公元384年,前秦王苻坚在淝水之战后率军南征东晋,经过定陶一带。诗人看到战后残破的景象,写下这首诗来抒发感慨。诗的开头两句描写了水流湍急和落日余晖映照下饥鹰聒噪的傍晚景象。中间两句写出了战后定陶县城的荒凉景象。最后一句写到了诗人对战争的感慨
注释: 偶题主敬陶参政所论诗经小序后 其三:这是诗的标题,“偶句”是指诗中的对仗句。 诗从删后更无诗:诗歌从被删去之后就没有了。 美刺还他熟虑思:美好和讽刺的内容还是应该经过仔细思考。 若止夸多名物辨:如果只是追求表面的名物、事物的区别。 古人馀憾不无遗:古人留下的遗憾是难免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赞美和批评诗经小序后的诗歌创作。他认为,诗歌的创作应该是深入挖掘和表达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