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素与人事绝,胜地何缘得美名。
大抵一诚能格物,昆虫草木总为荣。
注释:溪山自然与人事隔绝,美好的地方又从何得来名声。
大致上只要一诚意就能通达万物,昆虫草木都因此显得生机勃勃。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他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通的,只要有真诚之心就能与它们相互感应。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认为美好的事物是值得珍惜和赞美的。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容,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涤。
溪山素与人事绝,胜地何缘得美名。
大抵一诚能格物,昆虫草木总为荣。
注释:溪山自然与人事隔绝,美好的地方又从何得来名声。
大致上只要一诚意就能通达万物,昆虫草木都因此显得生机勃勃。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他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通的,只要有真诚之心就能与它们相互感应。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认为美好的事物是值得珍惜和赞美的。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容,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涤。
登徐孺子亭 高士不可得,兹亭幸尔留。偶来逢暇日,况复及清秋。湖水当门落,松云傍枕浮。 几时闲历览,乘月放扁舟。 译文: 无法遇到真正的高人,幸好这里有个亭子让我驻足。偶尔来这里放松身心,更何况是在这个清秋时节。 湖水从门口流淌,松树和云雾仿佛就在身边。什么时候才能悠闲地游历一番,乘着月光荡起一叶扁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古代的文人在亭中游览、感受自然之美的场景
诗句释义及赏析 首联:“粉署春已晚,黄鹂时复鸣。” 翻译: 在这春天的暮色中,我听闻了西掖的莺声。 这里的“粉署”可能是指官府或文职办公的地方,而“黄鹂时复鸣”则描绘了春天里黄鹂鸟不时地发出清脆的叫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这句诗通过对比“春已晚”与“黄鹂时复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叹以及对自然生命力的欣赏。 颔联:“落花荡轻吹,繁木翳新晴。” 翻译: 花瓣飘落时被微风吹拂
小孤山 海门第一关,苍翠五云间。 阴雨蛟龙出,晴天鹳鹤还。 江声舂夜寂,草色带春殷。 欲往临危顶,因之望故山。 注释: - 海门第一关:指的是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小孤山关。 - 苍翠五云间:形容小孤山的景色苍翠茂盛,仿佛在五座云层之间。 - 阴雨蛟龙出:描述在阴雨天气里,小孤山如同蛟龙般从云层中出现。 - 晴天鹳鹤还:描绘晴天时,小孤山像鹳和鹤一样飞回原处。 - 江声舂夜寂
【注释】 画省:御史台的办事房。 起行双树间:从两棵树之间起身。 唳:鸟鸣声。孤鹤:指鹤,这里泛指白鹤。 清响落空山:清亮的叫声在空旷的山间回响。 凉露:清凉的露水。徐徐:慢慢地。 秋云:秋天的云。故故:时时,常常。 幽览:静观。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贞元年(785)八月作,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言律诗。诗的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先写深夜值勤,再写早起步行
【注解】: 1. 帷幕公事简:指官府里的事情简单。帷幕,这里指官府的公文;公事,公务。 2. 斋居文墨闲:指在书房中,笔墨闲置着,没有事务缠身。斋,书房;文墨,指书籍、文章。闲,闲暇,无事可做。 3. 开帘坐白日:拉开窗帘,面对阳光(太阳是白色)。 4. 拄笏对青山:手里拿着拐杖,面对着青翠的山。笏,官员手执的手板。 5. 谬拙占微宦:错误地认为官职很小。谬拙,自认错误;微宦,小官,指微小的官职
【诗句注释】 1. 清风亭: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是李白的故居。 2. 二月雨中尽:二月的雨水已经停歇。 3. 一尊亭下开:在清凉的亭子下面,酒意已消。 4. 青山望不极:青山远得看不到尽头。 5. 白云招可来:白云飘动,似乎可以随风而来。 6. 啼鸟合芳树:鸟儿在芬芳的树上鸣叫。 7. 落花委苍苔:花瓣落下堆积在青苔上。 8. 遥知旧游者:远远地知道有过去的朋友在这里游玩。 9. 歌咏凤凰台
秋日忆故园 素得故园趣,远如南涧阿。 众芳时既集,啼鸟秋复多。 对竹不及晦,酌酒屡当歌。 去乡仅十载,怀之可奈何。 注释: 1. 素得故园趣:指久居故乡,熟悉那里的情趣和习俗。 2. 远如南涧阿:比喻家乡的景色像南方的山涧一样美丽。南涧阿是南方的山涧,这里用来象征家乡。 3. 众芳时既集:指秋天到来时,各种花卉都已经开放。 4. 啼鸟秋复多:指秋天里,鸟儿的叫声更加频繁。 5. 对竹不及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背诵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本诗共四句,内容上由树及人,由物到情,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结构上首联写景,颔联写意,颈联写人,尾联写情。 译文: 墙头两棵树,翠绿一片阴森森。 夕阳西下风浪起,满院都是秋意浓。 枝条垂落砌石边,叶子飘落在衣襟。 况且还有行人歌,听到也会心烦神。 赏析:
诗句原文与译文对照: 1. 解析诗句: - 诗句:“晓经豫章城东” - 译文:清晨经过豫章城东 2. 诗句解析: - 字面意思:在晨曦初露之时,诗人经过了豫章城的东西方向,即东边。 - 文化背景:在古代中国,“豫章”是指今天的江西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可能是在表达对故土的怀念或者对过去的回忆。 3. 诗句解析: - 字面意思:诗人感到自己已经远离家乡多年
归耕叟 轩冕若为累,田园信可耕。 宁知静者意,不类旷达情。 过江逢雨歇,穿林闻鸟鸣。 得酒亦复醉,陶然终此生。 注释: - “轩冕若为累”:指的是官位和名利如同拖累一样,令人感到烦恼和压力。 - “田园信可耕”:意味着在田园之间耕作,享受自然的生活,是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方式。 - “宁知静者意,不类旷达情”:表达了对安静生活的理解,认为只有真正懂得宁静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豁达
诗句输出: 初秋鲜奇色,亦足缋吾轩。 娇姿委露泫,弱质含风翻。 红纤上玉指,碧浅轹银盆。 质是黄花役,名为众羽尊。 译文输出: 初秋时节,金凤花的颜色异常鲜明,足以装饰我的书房。它的娇美姿态在露水中显得晶莹剔透,娇小的身躯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红色的花瓣如同女子纤细的手指,紫色的花朵则像银盆一样闪闪发光。这种花是黄花的使者,被誉为众鸟的尊贵之花。 注释输出: 1. 初秋鲜奇色,亦足缋吾轩
慈湖矶,其二 白云飞处思无涯,游子归途心已疲。 只因奔波为生计,寸心难以报春晖。 注释:本诗通过描绘慈湖矶上的景象和游子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思索。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通过对慈湖矶上白云飞、游子归途等景象的描绘,以及“祇为年年事奔走,寸心何以报春晖”等诗句的表达,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无奈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旧传分鼎业,争重有洪都 注释:传说中曾经有过争夺天下的重任,而洪都是争夺之地。 赏析:这一句表达了历史对洪都(今南昌一带)的重视,暗示了这里曾是权力争斗的焦点。 2. 日月疲龙战,乾坤抚骏图 注释:日月因战争疲惫,但天和地却能安抚壮志雄心之人,如同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赏析: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即使历经战乱,天地仍然给予人们希望和安慰
赋得料丝灯 灵象来西域,奇丽荐南滇。 鲛丝冰泪滴,蛤粉夜光县。 映彩疑花笑,切翼类蝉联。 薄云全带月,澄流微澹烟。 欲奉咸阳殿,先近五侯筵。 注释: - 灵象(灵)来西域:灵象指的是佛教中的神兽狮子座,代表西方;西域指的是古代的西域地区。这里指佛教文化传入我国。 - 奇丽荐南滇:奇丽指的是奇特美丽;荐指的是推荐、贡献;南滇指的是南方的云南地区,这里指我国南方的地域特色
【注释】 两梁山:指梁山泊,位于今河北省水泊梁山附近。 骑鲸人:指鲁智深(史进),他原是东京(开封)曹州人氏,因打死了恶霸二龙山的张青夫妇而被迫出家,法名智深。后在渭州经略使孙立介绍到大相国寺看守藏经阁。 天遣骑鲸人:意谓佛祖安排鲁智深到这里看守藏经阁。 淡烟恒似锁蛾眉:指梁山泊一带烟雾缭绕,像美女浓妆后的眉毛一样。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梁山泊一带的景色。诗人以“天”“佛”作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然后把握全诗内容,理解诗句意思,最后分析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具体到本题,首先解释诗句,然后指出运用了哪些手法及效果;接下来是赏析,最后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观点。注意不要脱离诗歌内容作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