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省曾
这首诗的译文是:严遵,他以卖卜为生,是扬雄的老师。扬雄的文才高超,他写了《指归》一书。牧牛人不屈于权势,钱财常有盈余。真人淡泊名利,实在是心地诚实。 注释解释如下: - 君平(jūn píng):春秋时代著名的占卜家,相传他擅长观天象以预测未来。 - 子云(zǐ yún):即扬雄(约前53年—约后18年),字子云,西汉蜀郡郫县(今属成都市)人。著名辞赋家、思想家、政治家,汉赋的代表作家。 -
注释与赏析: 1. 仲元所居 - 描述仲元(可能是指在某地隐居的某人,名字为仲元)居住的地方,使用“所”表示地点。 2. 俗用拭新 - “拭”通常意味着清洗或擦拭,这里指清洗。“新”指的是新的或干净的。这句诗可能是说仲元居住的地方被频繁清洁以保持其新鲜,但这种频繁的清洗可能反映了外界对这个地方的好奇或尊重。 3. 授之百里 - “授之”意为赠送、给予
【注释】: 谷口子真,甘恬秉默。 谷口,地名,在河南洛阳附近,指隐居的人。子真,即真子,这里代指隐居者。甘恬秉默,甘于淡泊、恬静寡欲。 非服弗服,非食弗食。 服,通“服”,穿戴;食,通“饲”,饲养。指不穿华丽衣裳,也不愿吃山珍海味。 不答徵车,为农草泽。 征车,使者的官车;农草泽,耕种田地、放牧牲畜。指不从征召,愿做农夫。 吁嗟法言,撰其玄德。 嗟,叹词。法言,效法的言论或言论的典范。玄德
【注释】 世道交丧:世道败坏,社会动荡。 子良:指宋文帝刘义隆。隐逸:隐居,不出仕。 宁极青山:宁愿在青山之中隐居。宁:宁愿。极:达到。 耻歌白石:耻于歌颂白石。白石:这里指白石城,是刘宋文帝的行宫所在,故址在今安徽寿县东北。 求于井蛙: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责之负笈:责备他背着书箱出远门。 兔戮狐收:比喻像兔子被杀死、狐狸被捉到一样。戮和收都是杀的意思。 泰然林泽:形容从容不迫,泰然自若的样子
【注释】 仲蔚遐轮:指张仲蔚高洁、远大的德行。 景卿并辙:指谢安与王羲之齐名于世。 洞探乾曜:指张仲蔚洞察宇宙万物。 兼长椠业:指精通书法艺术。 阖户栖神:指隐居山林,修身养性。 荆楱掩绝:指用荆条编成的篱笆,用来遮蔽尘世的纷扰。 尘鉴何知:指世间的人对张仲蔚的才能一无所知,就像镜子一样,尘垢蒙蔽了其本真。 馨光不灭:指张仲蔚的名声和德行,如同芳香之气永远不灭。 赏析
诗句释义 1 高士颂九十一首,其六十五:这里的“高士”指的是古代的隐士、高人,他们往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过着清高的隐居生活。而诗中的“严光”是东汉时期著名的隐士,他的事迹和品质被后人传颂。这首诗可能是对严光的赞美或者怀念之作。 2. 吁嗟子陵:这是直接点明主题,表示赞叹或哀叹的意思,即“感叹严光”。子陵指的就是严光,他因为不满当时的官场黑暗,选择隐居江湖,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心中的典范。 3
【注释】 孝威:指汉光武帝刘秀。特迈:独步,超越。税趾:征税。武安:地名。 兽居土室,不愿弹冠:比喻高士隐退山林,不慕名利。 郡公:指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字仲。温劳:温厚有恩惠。足宽:足以宽慰。 终龄超遂:终年超过一般水平。大璞:美玉的通称。完:完好,无损。 【赏析】 本诗是一首咏怀之作,作者借颂扬一位隐逸之士的高尚品德,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孝威特迈,税趾武安”
高士颂·其六十八·梁鸿伯鸾者何,脩远之子。 介耻攀龙,贫资畜豕。 仰颂逸民,庶追芳趾。 贞配孟光,骨埋吴土。 注释: - 伯鸾者何:伯鸾指的是伯牙,即俞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 - 脩远之子:脩远,即修远,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贤人。 - 介耻攀龙:介,这里指“以”的意思。耻,表示羞耻。攀龙,比喻追求权力和地位。 - 贫资畜豕:资,资金;畜,饲养。豕,猪。 - 仰颂逸民:仰,敬仰;颂,赞美;逸民
【注释】 高士颂:赞美隐者的诗歌。东海:古代对今江苏、浙江一带的通称。沧瀛:大海,这里指代隐居之地。树节:树立节操。华缨:华丽的冠带。进轻退促:前进缓慢而后退快捷。交携长绝:交往很少。时议所钦:时人认为他值得尊敬。 【赏析】 这首诗是高士颂之一,歌颂隐士的生活情趣和高尚品德。全诗通过描写隐者闲旷避世、志向远大的气度与行为,来表现隐者的高尚品质和不平凡的精神境界。 首句“隐者闲旷,避世沧瀛”
【注释】:儒仲:指儒生。处英:居处高远。霸:通“霸”。新世:指东汉。光武:即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南阳宛人,东汉开国皇帝。守礼:遵循礼节。试:考核。沉翳:隐伏,藏身。贤室:贤良之屋。高明:高洁。遁事:避世隐居的事。【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诗人以汉代的儒生和隐士为对象,抒发自己的志向与情怀。 全诗分为三段。第一段写儒生居处高远、淡泊名利、甘于隐居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