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仲处英,放独新世。
光武中兴,守礼不试。
草覆野耕,甘于沈翳。
贤室高明,济成遁事。

【注释】:儒仲:指儒生。处英:居处高远。霸:通“霸”。新世:指东汉。光武:即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南阳宛人,东汉开国皇帝。守礼:遵循礼节。试:考核。沉翳:隐伏,藏身。贤室:贤良之屋。高明:高洁。遁事:避世隐居的事。【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诗人以汉代的儒生和隐士为对象,抒发自己的志向与情怀。

全诗分为三段。第一段写儒生居处高远、淡泊名利、甘于隐居的生活态度。第二段借汉朝光武帝时期儒生不遇之事,抒发自己不愿做官、不愿被世俗所束缚的情怀。第三段通过赞颂贤良之家,表达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首句“儒仲处英,放独新世”,意为儒生儒仲身处高处,独自开创了新的一代。这里既赞美了儒生的高尚品质,又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放独”一词,更是强调了儒生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

次句“光武中兴,守礼不试”,意为光武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仁政,但儒生并未得到重用。这一句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暗示了作者对于官场的不屑一顾。

第三句“草覆野耕,甘于沈翳”,意为草木覆盖了田野,人们隐居在山间。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尾句“贤室高明,济成遁事”,意为贤良之家高屋建瓴,隐居之事得以成就。这一句既是对前文中“儒仲处英”的呼应,又是对全文主题的升华。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儒生居处的描绘和对隐居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值得读者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