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叔高栖,藏宝迷国。
一介弗取,卓然贞白。
□牒司徒,寄形安邑。
枯槁当年,风流九域。

【注释】:

  1. 仲叔高栖,藏宝迷国:仲叔是古代对有学问人的尊称。高栖,比喻隐居。藏宝迷国,指隐藏宝物,使国家蒙蔽。
  2. 一介弗取,卓然贞白(一介之不取):一个微小的财物也不取,形容为人廉洁。
  3. □牒司徒:□是官名,汉代设置,掌管文书。司徒:官名,主管教育。
  4. 寄形安邑:寄托身体安邑,指做官的地方。
  5. 枯槁当年,风流九域:枯槁,形容人老迈。当年,指年轻的时候。风流,指风度翩翩。九域,泛指全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赞一位隐逸之士的高士颂诗。全诗共六句,前三句写该人物隐居、淡泊名利、廉洁自守;后三句写其在朝为官时,清廉正直、受人敬重。
    首句“仲叔高栖,藏宝迷国”,用典,仲叔,指仲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以清贫著称。他隐居在深山中,把珍贵的宝物收藏起来,使得国家蒙蔽了。这里借指隐居的人,他们像仲叔子一样,将珍贵的宝物收藏起来,使得国家蒙蔽了。
    次句“一介弗取,卓然贞白”,意思是这个人从不索取微小的财物,他廉洁正直,如同白纸一般纯洁。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即“一介之不取”。这是《论语》里的话,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统治者本身行为端正,不用命令,老百姓也会跟着做;如果统治者本身行动不正,即使下了命令,老百姓也还是会不服从。这里用“一介之不取”来表示这个人从不索取微小的财物,他廉洁正直。
    接着第三句“□牒司徒,寄形安邑”,意思是这个人曾经担任过官职,现在寄身于安邑这个地方。这里的“□牒”是一个典故,指的是汉代的一种官名。而“安邑”则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镇。
    最后一句“枯槁当年,风流九域”,意思是他现在虽然已经老迈,但是他的风度依然洒脱,影响着整个九州大地。这里用到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枯槁当年”,第二个是“风流九域”。这两个典故都是出自《论语》。其中“枯槁当年”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不饥不寒,可以无设齿矣。”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到了四十岁就讨厌起来了,那就没有希望了。七十岁就可以吃肉了,不挨饿受冷,还可以不拔牙呢。”这里用来形容他的老迈。而“风流九域”则出自《论语·泰伯》:“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我跟颜回说话整天不违背他的意思好像愚昧一样。回去以后省察他的言论,也足以启发我们。”这里用来形容他的风度洒脱。
    这首诗通过赞美这位隐逸之士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赞赏和推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道德品质的重视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