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省曾
【注释】 青要:山名。在今河南禹县西南。 更南望:更,副词,表示进一步。 羽渊滨:地名,在今河南禹县东南。 黄熊:传说中的猛兽。这里借指水神。 吴刀:吴国所制的刀剑。这里指楚人。 致:送。 实由汝:实在出自于你。汝,代词,你。 息壤填波涛:息壤,传说中一种神奇的土,能够生长。填,填塞。波涛,大波浪。 帝旨:帝王的命令或旨意。 【赏析】 《效陶渊明读山海经二十四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
```json { "诗句": [ { "序号": 1, "原文字": "帝俊仙丘外,青青开竹林。阿那三桑好,灏溔封渊深。", "释义": ["在遥远的仙丘之外,郁郁青青的竹林生机勃勃。那三棵桑树格外引人注目,它们生长在深深的水域之中。"], "注释": "帝俊:古代神话中的天帝之一,这里指代仙境。仙丘: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青:颜色。竹:植物。阿那:三。灏溔:深水。封:覆盖、环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词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一般用概括诗句含义来考核,答题时谈谈诗句的意思的时候,一定要说明诗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就能和选项对比从而确定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注意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本诗是一首咏怀诗,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严光的崇敬与仰慕之情。 【答案】 物色访客星(寻觅访客)羊裘下玄纁(身着粗布之衣)齐国一男子,床褥进北军(严光卧居在北军中)鼎足怒王霸,狂奴哂汉君(严光以“王霸”自许
效陶渊明读山海经二十四首东海流水石不可填,精卫鸟叹洪津难填 1. 注释与译文 - 东海流:东海之水不断流动。 - 水石不可填:无法将石头填入水中。 - 徘徊西山侧:在西山徘徊,形容心情忧郁。 - 来往空伤神:来回走动,却无法消除心中的忧伤。 - 瘏口功不就:努力工作但未成功。 - 寄言精卫鸟:希望像精卫鸟一样坚韧不拔。 2. 赏析 - 诗句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困境的无奈感。 -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模仿《山海经》的古诗,其内容与《山海经》有相似之处,但以诗歌的形式表达。 诗句翻译: 1. 珥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 - 珥(耳)蛇,乘(驾驶)两龙,夏后开的名字。 2. 而以三嫔上,窃得九歌来。 - 用三个侍女来乘坐,偷偷得到了《九歌》。 3. 清吟动天穆,妙舞独徘徊。 - 清唱动天地间,美妙的舞蹈独自徘徊。 4. 遥望大荒内,须摇真可哀。 - 远远地观望着大荒野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葳蕤三青鸟,取食飨王母。 - 葳蕤: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三青鸟:传说中一种能带来好运的神鸟。 - 取食飨王母:意思是向神仙献礼,祈求赐福。 2. 㠍嶪三危山,何复栖其首。 - 㠍嶪:形容山势险峻。 - 三危山:位于今甘肃、四川交界处,为古代著名的险要之地,也象征着艰难险阻。 - 何复栖其首:问自己为何还要在困难重重的环境中生活。 3. 鸱鸟不足群,傲■非所友。
【注释】 效陶渊明读山海经二十四首:指晋宋诗人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四十二首诗。这组诗写于晋安帝义熙年间,是陶渊明晚年隐居田园时的作品。“山海经”是一部古代地理书,其中记载了大量的上古神话传说和奇异的事物。作者通过咏史抒怀,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百神:指各种神灵。 觞(shāng):斟酒。 忽然:突然。鼓钟:敲击乐器。 飘风:旋风。先驱:前导。 涷(xùn)雨:暴雨。清:洗净
【注释】 效:模仿。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隐居田园,过着恬淡闲适的生活,与世无争。他写的《归园田居》等诗,反映了他追求自由、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和志趣。“山海经”:战国时的一部地理书籍,内容极为丰富。其中记载了许多奇奇怪怪的山川、鸟兽、草木、异物和神话传说。“大繇”:即《尚书·舜典》中的“三苗”,又称苗民,指三苗族。“康庄”
效陶渊明读山海经二十四首·其二十三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省曾创作的《效陶渊明读山海经二十四首》。在阅读和理解这首诗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和哲理。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同时,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思考,引发了对于人生、命运和宇宙秩序的思考,体现了古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超脱世俗的境界。 从字面上来看,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七言绝句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