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镛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春芳创作的五律诗。全诗共三十六韵,每韵一诗,每句八言,共计四十五行。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澎地称天险,闾阎少盖藏。 - 澎地(即澎湖群岛)因其地理位置特殊而被称为“天险”,这里的居民因地势高耸,房屋稀少难以隐藏。 频年风作飓,逐月雨求滂。 - 连年的强风和台风肆虐,以及每月持续不断的大雨,使得这片土地饱受灾害之苦。 去夏逢奇旱,经秋值异荒。 -
【注释】 1. 芸皋:即“芸皋”是地名,位于今福建。莅澎:到澎岛视察。抚恤:慰问。恩及官民:恩泽惠及官吏百姓。 2. 薪米储行灶:储备了足够的粮食和柴火。行灶:行军用的灶台。 3. 舆台:指军队的车辆。裹宿粮:携带干粮上路。 4. 已惭无供帐:惭愧没有供给帷帐。供帐:供人休息的地方。 5. 翻荷:感激地接受。琳琅:美玉,这里指珍宝、财物。 6. 大集辉云汉:大规模的聚会使得天上的光华四射。 7.
海南杂著题词 【注释】 文章:诗篇。屈秋闱,指科举考试,未中者皆称为“屈”。海舶、飓母,指船和飓风。 天水浮沉:指天与水相互映衬。十日为旬,迥,远。烟云杳渺,一风回,都指海天景色。 南收荒岛,北望家山,指思乡之苦。梯航,指南代人出使外国时所乘的船只。将万里,意谓旅途遥远。 奚囊,古书袋。锦囊,装有锦制的信函的袋子。 【译文】 我的文章还没有遇到秋天的考试,海上的帆船正在狂风中奔跑。
这首诗是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作,通过对桂林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第一句“取道归程出桂林”,意思是作者在离开桂林的时候,选择了一条回家的路上。桂林,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于世。这里的山水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 第二句“鹭门安抵喜传音”,意味着作者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并且传来了好消息。这里的“鹭门”指的是桂林的别称,因为这里有很多白鹭栖息。
诗句解释: 1. 寒毡诵习贵心坚,晷继三冬念勿迁。屏去俗情征实学,阐来新义获真诠。 - 寒毡诵习:在寒冷的帐篷里学习。寒毡,即简陋的床或席子。 - 贵心坚:强调坚定的决心和毅力。 - 晷继三冬:指持续不断地学习,如同太阳每天升起一样。晷,日影。 - 屏去俗情:摒弃世俗的欲望和杂念。 - 征实学:追求真实、实际的知识。 - 阐来新义:阐述和传承新的思想和理论。 - 真诠:真正的理解或解释。 2.
【注释】 示文石书院诸生:向文石书院的学生们展示自己的诗作。 簿书七载勉从公,政拙还兼课士功:我担任公职已经有七年了,政治水平不高,但仍然兼管教育学生。 讲贯苦难音语译: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把复杂的音韵翻译成易懂的话语。 品评惟赖道心同:评价和评定只有依靠道义之心才能做到公平。 八行制胜词须洽,五字呈才句必工:用八行的诗歌来表达胜利的情感,句子必须流畅;用五言诗来表现才华,句子必须工整。
澎地称天险,闾阎少盖藏。 频年风作飓,逐月雨求滂。 去夏逢奇旱,经秋值异荒。 飞廉先震烈,卤霰忽飘扬。 嘉种荣随萎,穷檐膳莫偿。 偏灾何太甚,生计预思防。 上告祈蠲赈,捐输借义仓。 郡垣驰转报,府檄选贤良。 挽粟心诚亟,惊涛憩未遑。 鲲身回棹险,鹿耳片帆张。 一至民皆喜,千村颂允臧。 迨闻蜺节莅,益慰翳桑望。 国帑携高舰,皇仁载画航。 欢声腾海峤,福曜镇危樯。 嵵里欣先睹,茅檐忭异常。
文章未遇屈秋闱,海舶奔腾飓母飞。 天水浮沉旬夜迥,烟云杳渺一风回。 南收荒岛波涛险,北望家山定省违。 往返梯航将万里,奚囊携得锦囊归
簿书七载勉从公,政拙还兼课士功。 讲贯苦难音语译,品评惟赖道心同。 八行制胜词须洽,五字呈才句必工。 自愧拥皋非博物,敢云西蜀效文翁
蒋镛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月锄,号梅庵,生于乾隆戊子年(1768年),湖北黄梅人。 蒋镛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官员和诗人,以其诗歌创作而闻名。他的作品涵盖了许多题材,包括描写自然风光的《海南杂著题词》、表达政治关怀的《芸皋观察莅澎抚恤恩及官民敬呈五律三十六韵》等。蒋镛在政治生涯中也有着出色的表现,历任福建连江知县、澎湖通判、台湾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等职,并在道光十一年再次担任澎湖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