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吾驺
【诗句释义】 绿艾青菖风雨忙:在风雨中,绿艾、青菖草随风摇曳。 维舟击楫酒人傍:我撑船停桨,酒人在一旁相伴。 清歌窈渺争华满:清澈的歌声飘渺而深邃,宛如繁花盛开。 欲话当年恐断肠:想要述说往事,恐怕会让人伤心流泪。 【译文】 绿艾和青菖草在风雨中摇曳,我撑船停桨,酒人在一旁相伴。清澈的歌声飘渺而深邃,宛如繁花盛开。想要述说往事,恐怕会让人伤心流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上吟诗的场景
注释: 1. 世间萧艾莫终朝:世间的萧草和艾草,不可能永远生长。 2. 开到幽兰香不消:兰花一旦绽放,香气就不会消散。 3. 不信大夫能有术:不相信大夫真的有办法。 4. 千人流泪万人招: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哭泣。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命运无常的感慨之情的作品。诗人通过对“萧艾”“幽兰”等植物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深沉思考。他认为世间的植物都无法永远保持其状态
午日珠江杂咏四首 疏竹萧索径深幽,离骚半卷口长吟。 乘舟海外多风雨,可有罗江何处寻。 注释与译文: - 疏竹萧蒿一径深:描述的是一条被竹子和蒿草覆盖的小路,显得非常幽静。 - 离骚半卷口长吟:表示诗人手执《离骚》一卷,边走边吟诵,表达了他对诗歌的热爱。 - 乘舟海外多风雨:诗人乘坐船只在海上旅行,经历了许多风雨。 - 可有罗江何处寻:表示诗人在罗江上寻找,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停下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昂创作的《午日珠江杂咏四首》中的第二首。全诗如下: 倒卷江涛带雨飞,万人精气一人归。 龙舟争得行吟者,仿佛云幡又羽旗。 注释: 1. 倒卷江涛带雨飞:形容江水被风浪激起的景象,仿佛江涛倒卷而起,带着雨水飞溅。 2. 万人精气一人归:形容众人的精力和气息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仿佛是所有人的精神领袖。 3. 龙舟争得行吟者:形容在端午节赛龙舟时,人们争相邀请吟游诗人来表演
下面是对《戊寅中秋五首·其一》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关的译文和注解: 1. 诗句释义: - 漏下遥闻空有声:指在中秋之夜,月光如漏,虽然美丽但无人欣赏。 - 满天鼙鼓事长征:形容战事连绵不断,如同天边的战鼓声。 - 千屯画角吹归思:千家万户中,士兵们吹响了归家的号角,思念家乡的情感油然而生。 - 愿借银河赋洗兵:战士们希望借用银河的力量,洗净身上的疲惫与仇恨。 2. 译文注释: -
《戊寅中秋五首》赏析 何吾驺的《戊寅中秋五首》是明朝时期诗人的作品。诗中“皎魄团团淡素秋,喜增光爽怨增愁”描绘了月亮如盘的美景,同时透露出作者因节日的喜悦而增加的快乐,以及随之而来的忧郁和忧愁。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佳节月圆夜的描述,表达了对团圆的向往以及因不能与亲人团聚而产生的孤独感。 “好随芦渚渔家乐,莫向长安问酒楼”反映了作者希望远离尘嚣的想法,在宁静的乡村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这里的“酒楼”
这首诗是诗人在端午节时所作,通过对比今人与古代人在节日中的不同感受,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怀念之情。 注释: - 今人令节昔人悲:今人(现代的人)在这个节日里庆祝,而古人(古代的人)却感到悲伤。 - 寒食几时又五丝:寒食节通常有吃冷食的习惯,这里指的是端午节,因为端午节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 自是时情重怀古:由于这个节日的特殊意义(端午节),人们自然会怀念过去的历史和文化。 - 眼前曾否问鸱夷
诗句原文: 半幅淋漓薜荔墙,亭阴欲雨印苔苍。 野人不识维摩诘,空羡严公赋草堂。 注释: -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山水画,画面上半幅是湿润的薜荔墙,亭子的阴影在欲下雨的时候映在青苔上显得苍老。 - “野人”指的是作者自己,他虽然看不懂维摩诘的故事,但是却很羡慕严公能够写出赞美草堂的诗来。 - 维摩诘是佛教故事中的人物,严公则是历史上的一个人物,他曾经写过很多赞美风景的诗。 赏析:
注释:葛介龛画了一幅山水画,题诗给我,我回赠他四首诗。闲云容易度危墙,千尺螺峰万点苍。省得主人频拄杖,闭门山色满西堂。 赏析:这是一首以画为题材的酬答诗。诗人葛介龛画了一幅山水画,并写了一首诗寄给作者,要求回赠,于是诗人便作这首诗回赠。全诗紧扣“诗”和“画”的关系来写。前两句“闲云容易度危墙,千尺螺峰万点苍。”是写诗人收到这幅画后的感受。诗人看到此画,想到自己与画中的景物有相同之处
注释: 葛介龛作的山水画被我看见了并送给我一首诗,我因此用韵来答谢。 千尺高的长松压在矮墙上面,曲江的风带着苍凉。 新创作的诗句飞来南方的浦地,打开卷轴狂歌共饮一桌。 赏析: 这是诗人对友人赠诗的回赠,表达了对友人作品的喜爱之情。第一句“千尺长松压短墙”,运用了夸张手法,将长松比作千尺,将短墙比作短墙,形象地描绘出了画面。第二句“曲江风度对苍苍”,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曲江的风吹得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