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吾驺
诗句原文: 柴门一入白云深,古树交加绿结阴。 人语隔江听转远,岭头谁下凤鸾音。 译文注释: - “柴门一入白云深”:柴门刚刚进入就被深深的白云包围,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景色。 - “古树交加绿结阴”:古老的树木交错在一起,绿色的树叶相互交织形成了阴凉。 - “人语隔江听转远”:远处传来人的声音,虽然隔江却听得更加遥远。 - “岭头谁下凤鸾音”:是谁在岭头上弹奏着凤和鸾的音调? 赏析:
【注释】 杜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鸟名。传说这种鸟是蜀地的杜鹃,每到春天就会啼叫,催促着春光逝去。 留春:使春天留下。指留住春天不让它离去。 黄鹂:即黄莺。 啭:婉转地鸣叫。 夏初晖:夏天的阳光。 雨来:形容雨水来得快,像在迎送。 春恨:春天的怨恨。 “如烟”句:意思是说春天的怨恨像烟雾一样笼罩着人们。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春天的时候,看见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而感到春天已经过去
注释: 独泛十首:即《独泛》十首。 问予何事独乘舟:问我为何要独自乘坐船? 欲访何人天际头:想要寻找谁,在天边的某个地方? 漫道希夷曾有约:只知道陶渊明曾经和谢灵运约定,一起到山中隐居。 石床冰簟竹间楼:在石床上铺设着冰制的席子,竹编的楼阁之间,是清凉幽雅之所。 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对谢灵运隐居生活的赞美。诗人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独自泛舟江上,寻找隐居之人的愿望。诗中描绘了谢灵运的石床冰簟
【解析】 题干是“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考查诗歌的鉴赏评价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观全诗,从题材、风格、构思等各方面分析,然后结合作者生平、创作背景、诗词注释,以及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综合分析。 此诗描写了一幅幽静优美的夜晚景色。第一句写诗人夜不能寐,思念友人;第二句写诗人点起兰烛,在门前弹棋
日日寒潮浸石门, 直乘小艇绕孤村。 船头叫买渔翁酒, 疏雨微风独一尊。 注释: 日日:每天 寒潮:寒冷的海潮 浸:渗透 石门:地名,此处指石门关 直:沿着 小艇:小船 孤村:偏僻的村庄 船头:船头 叫买:叫卖 渔翁酒:渔夫卖的酒 疏雨微风:稀疏的雨水和轻轻的微风 独一尊:独自一个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何吾驺的一首《园居吟十二首》中的第十二首。诗人描绘了他在海边小村的生活情景。每天清晨
诗句原文: 静夜相从谁得闻,怜才天下几如君。 后来纵有凌云气,得似当垆已自醺。 注释解释: - 这首诗是班固的《咏史》,通过描绘西汉文帝时缇萦上书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贤才被忽视的悲哀和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明君能够因恻隐之心而获得宽恕的微茫期许。 - “怜才”指的是珍视和爱护才能的人,“天下几如君”意味着在天下人中,有多少像您这样珍惜才华的人呢?这里的“君”指的是历史上的英明君主。 -
树叶阴阴鸟乱啼,客携尊酒过园西。 窗前莫管花开落,惹得闲情趁马蹄。 注释:树叶茂密,鸟儿乱飞乱啼,客人手拿酒杯走过园子的西边。不要管那花儿的开放凋谢,趁着这悠然的心情骑着马儿跑开。 赏析:诗的首句“树叶阴阴鸟乱啼”,用“阴阴”二字描绘出树叶浓密繁盛的景象。而“鸟乱啼”三字则写出了鸟鸣之声此起彼伏、杂乱无章的特点。诗人用“乱”来形容鸟鸣,既表现出鸟儿的欢快,又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愉悦心情。
诗句:山头月出是蛾眉,舷底歌声扣玉卮。 译文: 在群山之巅,月亮升起如同蛾眉般美丽;船底传来的歌声,仿佛轻轻扣动着玉制的酒器。 注释: 1. 蛾眉:这里比喻月亮形状如蛾的弯曲眉毛。 2. 舷:船的边缘。 3. 玉卮:古代一种装饰精美的酒器,此处指代船上的乐器。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首句“山头月出是蛾眉”,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明月比作蛾眉
注释: 半亩新开绿水池,不栽青草惹涟漪。 园中新挖的池塘刚被开辟出来,里面并没有种植青草来激起水波。 低头忽见青天色,无数云霞绕汉飞。 低头时,忽然发现天空是一片青色,无数的云彩像在天上飞翔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园中新开的一池清水前所见到的自然景色。诗的第一句“半亩新开绿水池,不栽青草惹涟漪。”通过“新开”、“不栽青草”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注释:在园子里住着,晚上独自来到玉虚台,静夜里静静地对着酒杯。正好打开帘子迎接月光,却愁烟雾迷蒙的人簇拥而至。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独居时的心情和环境。首句“凭空夜宿玉虚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次句“静夜沈沈对酒杯”,则展现了诗人在宁静中饮酒、思考的情景。第三句“正好开帘延月色”,描绘了诗人欣赏月色、享受美景的心情;而第四句“却愁烟雾簇人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喧嚣的担忧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