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吾驺
注释: 绝足诸山上,幽兴协清赏。 远远蓑笠翁,阴阴徐荡桨。 译文: 我独自踏上了那些险峻的山峰,心中充满了悠然自得的喜悦。 远处一位渔翁,戴着斗笠,划着船桨,缓缓地在溪水中划行。 赏析: 首二句写登山远眺,心旷神怡,与上两句呼应,描绘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山水画卷。 绝足诸山上,幽兴协清赏。这一句写出了诗人独自登上山巅时的心境,他独自一人站在群山之巅,心情无比愉悦
注释: 1. 新开竹叶径:刚刚开辟出来的竹林小道。 2. 索取竹叶醉:指饮酒,以竹叶为酒器。 3. 不见此山人:没有见到这个山人。 4. 此山水:指眼前的山水。这里的“山水”是双关语,既指自然风光,也暗指诗人自己。 译文: 刚刚开辟的竹林小道,我在这里寻找着心中的竹叶酒。 在这个山中,我并没有看到那个传说中的诗人,只是看到了眼前的山水。 赏析: 这首诗以“新开竹叶径,索取竹叶醉”开篇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这是一道综合题,需要考生对整首诗的内容、结构及表达技巧等方面有整体性的把握。考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从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上来分析,既要抓住诗句的表面意思,又要探究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同时还要注意诗人的情感倾向,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本题中要求赏析诗歌,首先要指出诗的体裁是五律诗
注释:居士解种竹子,修长的竹子长满了新绿。不要把它看成伶伦所制的乐器,要像凤凰的鸣叫声一样婉转动听。 赏析:诗人在山园里观赏到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心中不禁赞叹不已。他想起了自己的身世遭遇,不禁感叹道:“居士”就是自己,“解种竹”,就是“解组”。这里的“解组”是说,自己不再为官,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了。“竿修且新绿”,这是对竹子的赞美。“莫把伶伦看,截作凤皇曲。”诗人借用《列子·汤问》中的典故
注释:在绿水环绕的名园中,我们登临山路,登上山路后,麋鹿也纷纷被吸引过来,它们相互呼唤着同伴。 我们向这些奇异的生灵频频举杯,希望它们能与我们一同飞向云霄。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以名园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与麋鹿、野竹等自然元素的互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同时,诗人也在赞美名园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注释】 “夏日”三句:夏季,同侯若朴、金元甫、陈居一、陈集生饮于陆氏山园。 “名园”三句:以绿水环绕的园林为名,松树葱翠,野竹青青,高入云霄,鸟群依傍。 “云密”三句:浓云密布,天幕下垂,景色苍茫;高耸的松林,遮天蔽日,群鸟依栖。 “夹竹”三句:竹林茂密成径,轩窗敞开通到习池。 【赏析】 此诗写夏日山中之幽雅景色。首联写景,点明时令。颔联写景,描绘山中幽静的环境。颈联写人,写出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解析】 此诗的注释,是理解全诗的钥匙。“织成一匹绢”一句,交代了诗歌的起因;“待郎归作衣”,表明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深。第二句“郎行两经岁,卖绢不疗饥”写丈夫远游他乡,两年未归,妻子卖绢为夫制衣却无法解决饥饿问题。 【答案】 译文: 织成一匹绢,等待郎君归来做衣服。 郎君离家已两年,卖绢不能解我饥。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诗人从思妇的角度落笔,通过一个妇女的哀婉自诉,抒写了她对爱情的忠贞
第一首: 妾纫忘忧草,郎佩合欢花。 第二首: 郎去花憔悴,萱草亦生嗟。 第三首: 妾思郎不归,郎行郎难归。 第四首: 妾心郎未至,郎意郎已移。 第五首: 妾怨郎无情,妾恨郎有情。 注释: (1)忘忧:《诗经·小雅·采薇》:“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后用“忘忧”指消除忧愁。 (2)合欢:《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愿言怀之,实维结之。愿无心,以怒湍湍兮。愿辰辰,以恒河沙等矣。”
注释: 主人能载酒,客人来了就准备酒杯,主人很热情。 客到卧林园,客人来到林园里,我则躺床上休息。 松风和竹影,松树的风吹动竹林的影子,相互映衬。 相对水禽喧,鸭子在水面上嬉戏,发出喧哗的声音。 译文: 主人能载酒,客人来了就准备酒杯,主人很热情。 客人来到林园里,我则躺床上休息。 松树的风吹动竹林的影子,相互映衬。 鸭子在水面上嬉戏,发出喧哗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山园生活的小诗
注释:我拜访你,来到了云亭,踏着芳草的青翠。鸟儿的叫声和人的脚步都消失了,我打算隐藏姓名,不让你发现。 赏析:诗人以寻访友人为线索,展现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隐居生活的真实感受。诗中“踏足芳草青”一句,生动描绘了诗人踏访友人的场景,而“鸟声人迹灭”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喧嚣的心情。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真实感受。整首诗语言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