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吾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需要结合诗作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句作答,同时,也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诗人当时的处境以及创作背景来理解。 此题要求对四首诗逐句释义,并分析每句话的意思。第一首诗:高松、松散、晓霜;梵诵、佛经诵读。第二首诗:山就、藏书之地;游因、选佛场。第三首诗:桂香、连席之草;竹色、藤床(藤编床)。第四首诗:采采、蒹葭。 【答案】
【注释】 赠王黎公大行:王黎公,名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熟人。大行,指去世或离世。 松柏:松树和柏树,常比喻坚贞不移。 振古悬星汉:指古代的贤人如天上的星星一样璀璨。 论心别水山:在水上分别,象征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剑花:剑形的花,比喻侠义之风。 冰镜:形容清澈如冰的镜子。 揽辔登东岱:握着马缰登泰山,表示对王黎公的尊敬与哀悼。 丘陵孰敢攀:谁敢攀登这样的山岭,表达了作者对王黎公的敬仰之情。
【注释】 近学:接近学佛。无生偈:佛教中的《无生偈》。莲华:佛经中以莲花象征净土。香:这里指香气,即“香积”。避人:避开他人。云欲懒:云彩想懒。就水野偏长:在水边、田野里自在生长。鱼以听经跃:鱼在听到经声时跳跃。花滋微笑芳:花朵因闻到经声而开得更加娇艳。燕山巫峡意:燕山和巫峡一带的景色。耐可:哪里值得。泪沾裳:泪水沾湿了衣裳。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与黎君选徐木之侄明公儿同游愚公楼
秋日同黎君选徐木之侄明公儿准集愚公楼时方延僧诵法华经分赋四首 注释: 为有云萝癖,青山就短墙。 古烟巢磊砢,新水漾潇湘。 薄饮忘僧戒,高吟喜客狂。 谁怜嵇阮辈,散发弄沧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诗人在愚公楼与朋友们聚会,共同欣赏秋天的自然风光。诗中通过描绘青山、古烟、新水等自然景观,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同时,诗人还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为有云萝癖
【注释】 辛巳:指唐代宗大历八年(773)九月。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称重阳节为“九九”。此诗题一作《九日与陆处士宴饮山池序》。驼山:在今浙江绍兴市西南。 罗浮:山名。在今广东博罗东北。药市:即药材集散市场。 日暄:天气炎热。行就谷:去向官府缴纳赋税。林密:山林幽深。意兼山:心情舒畅。 片云:片言。樵苏:砍柴打柴。暮还:晚上归来。 神仙良有在:这里是指仙人的踪迹。雨气乍潺潺:指细雨滋润着万物
诗句原文: 本自餐霜色,弥深避俗姿。 芙蓉无妒意,桂树得新知。 忍对繁开泪,何堪盈手悲。 每从离乱后,一倍话东篱。 翻译: 菊花自古以来就以它的霜白颜色和高雅的形态而闻名,它越是接近深处就越是远离世俗的装饰。 像芙蓉花一样没有嫉妒的意思,就像桂花树得到新的了解。忍着面对盛开时的泪水,怎能忍受双手捧起满是悲伤。每当经历了战乱之后,我就会加倍地谈论东篱下的风景。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在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写的。当时,他的友人乔生寄给他一首诗,他读了之后,写了这篇答诗。 绝盛难为继,何因见二难。 云中双华出,天外一峰寒。 向月衫犹短,飞空翮共宽。 乍闻流水调,按节待君弹。 注释: 绝盛难为继:指美好的事物难以持久。 何因见二难:为什么见到这样的美景会感叹时光易逝而美事不常? 云中双华出:形容山中云雾缭绕,如两朵盛开的花朵。 天外一峰寒: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屿竹新晴外,生香揽镜余。 屐痕苔径滑,菜食突烟疏。 击磬扣门客,张徽出听鱼。 悠然会心地,萝月夜窗虚。 释义与注释: - 屿竹新晴外,生香揽镜余:描述了竹子在晴朗的新晴天气中生长,散发出清新的香味。 - 屐痕苔径滑:行走在满是苔藓的小路上留下了鞋印。 - 菜食突烟疏:形容菜肴的味道清淡而淡雅,仿佛烟雾一样飘散开来。 - 击磬扣门客:敲击着磬声来迎接来访者。 - 张徽出听鱼
注释: 碧玉瓯清浅,莲峰乍送寒。 千花随羽扇,一叶动危栏。 澹荡襟兼洗,幽除露欲漙。 谈玄无日夕,海色入观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黎君在欧嘉可碧瓯亭纳凉时共同创作的。诗人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夏夜纳凉的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首句“碧玉瓯清浅”描绘了茶杯的清澈透明,给人以清凉之感。接着“莲峰乍送寒”则描绘了山峰在微风中送来的清凉感觉,使人感到舒适。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
【注释】 徙倚:徘徊、流连。都无累:指没有烦忧。亭虚午气清:亭子中空气清新,像中午一样凉爽。高枕:安卧。风入韵弹筝:风声与琴声合奏成调。危坐:端坐。添絮:指增添衣絮,喻指消受不尽。轻歌:轻松愉快的歌曲。引觥(gōng):斟酒。采莲归未得,五月送秋声:意指在炎热的夏天里,不能去采莲而只能送走初夏的凉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夏日里游览欧嘉可碧瓯亭时所作。首联“徙倚都无累,亭虚午气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