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贞
【解析】 本诗是一首思归诗,作者用“万里长城”比喻自己的坎坷经历,“十载寒”形容自己长期漂泊在外。首句写自己长期在外的艰难处境;次句以归乡之念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第三、四句写自己渴望早日回到故土家园的迫切心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耐人寻味。 【答案】 ①译文:我历经十年在边关苦寒中度过,每日每夜都想着回归故乡,家乡。何时能回到文溪上,自坐在鱼台边钓鱼啊!②注释:文溪:古时地名
【注释】 太平:国泰民安。不用戍边关:不须去边关守备。六合:指天下,这里泛指全国。尘清:战马的鞍上没有尘土,意指战事结束。款段:骑马缓行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写于南征归来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之情。首句“洪武丁丑免戍南归”交代了时间和背景。洪武为明太祖朱元璋年号,丁丑为洪武十年,即1377年。诗人当年因事被征入伍,至1378年(洪武十一年),战事暂歇,便得以南归
【注释】 ①蹇驴:指蹇(qiàn)谔(è)。②庾关:即庾信,南朝梁时人。③琼瑶:美玉。④扁舟:小船。⑤罗浮:地名。 【译文】 曾经骑着驴子登上庾关,万树琼瑶雪夜里游玩。自从离别后已经十年了,又想要乘着扁舟去探访罗浮山。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首句以“曾”字起笔,点明诗人曾经骑蹇驴到过庾关;第二句以“万树琼瑶”形容庾关雪夜的美景,使人仿佛看到皓然如玉的世界。三、四两句,则由眼前美景联想到往事
扬州 环城处处绕清波,甲第连云十万多。 见说少年全盛日,卧吹箫管上淮河。 注释: ①环城:指城周围的水系,环绕着整个城池。②甲第:古代官吏的住宅。③卧吹:躺着吹奏乐器。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扬州》,描绘了扬州城的美丽风光和繁荣景象。全诗共两联,每句七字,押韵严谨。 首句“环城处处绕清波”,描绘出了扬州城周围环绕着清澈的水流。这里的“清波”指的是扬州城的护城河,清澈的波光粼粼
【注释】 过:经过。庾岭:今江西赣州一带的山岭名,是古代南北交通要道。梅宪表兄:冯梅宪。冯梅宪字子高,南丰(今属江西)人。宋神宗熙宁五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知广州。 【赏析】 《过大庾岭寄冯梅宪表兄》是宋代诗人曾几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中的“梅宪”,即冯梅宪,字子高,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词人和政治家、学者,有《深雪偶谈》、《大隐集》。他曾任中书舍人、广东提点刑狱公事。 首句写诗人在经过大庾岭时
【注释】 题士女观书图:写宫女们专心致志读书的场面。士女,指宫女。书,指《汉书》。遗编,遗留下的书稿。班姬,即班昭,东汉著名女学者。胡笳(xiā),一种古代乐器。十八篇,乐府诗中有“胡笳十八拍”,是汉蔡琰作的一首悲愤之歌。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以议论入诗,先点题目,后抒己见,言简意丰,寓意深刻。 第一句“宫院沉沉日似年”,描绘的是宫女们的读书环境。宫院深沉,天色已晚,仿佛过了一个漫长的年头
屋头松桧与山齐,屋外飞泉落小溪。 野老相逢多款曲,杖藜时过石桥西。 注释: 1. 屋头松桧与山齐:屋檐下的松树和桧树高耸入云,与山峰齐平。 2. 野老相逢多款曲:遇到乡村的老者,常常一起品评诗词。 3. 杖藜时过石桥西:拄着拐杖走过一座石头桥向西走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赵文贵家看到一幅画后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风景画面。 首句“屋头松桧与山齐,屋外飞泉落小溪
《题赵文贵画四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为杜甫晚年流寓成都所作,表达了他热爱自然、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寂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句释义: 1. 雅爱结庐芳树林 - 喜爱在芳香的树林中建造小屋。 2. 闲云野鹤一生心 - 把悠闲自在的生活当作自己的终身追求。 3. 醉眠不觉春归去 - 沉醉于美酒之中,以至于忘记了春天的离去。 4. 门外落红成绿阴 - 门外的落花变成了绿色
【注释】 青山叠叠:青山连绵。 泠泠:水波荡漾的声音。 莺燕:这里指黄莺和燕子,也泛指春鸟。 怀:有。 调舌:调弄口舌。 【赏析】 这首诗写于春天的早晨,诗人在青山绿水间漫步,听到黄莺和燕子的鸣叫声,想到自己远隔万里,思念亲人,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听莺》。全诗语言清新、含蓄,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感受
这首诗是一幅画的题诗。诗人通过描绘画中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下面是逐句释义以及注释: - 松桧如烟夹径开:松树和柏树在道路两旁生长,如同烟雾一样环绕着小路。 - 宦情羁思共徘徊:诗人因公务而感到心情沉重,思绪纷乱,无法自拔。 - 柴门寂寂秋无际:柴门紧闭,周围的景色在秋天的背景下显得更加幽静。 - 都似渊明归去来:这里的“渊明”指的是东晋时期的诗人陶渊明